而经过张长官的一番解释,周文这才知道,就在这次研讨会上,还不等那些文人墨客跳出来,在军中高层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说什么南京是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即使一时无力守卫,也不应该让其毁于战火。更有甚者直接质疑这个方案的提出者,说华夏地大物博,哪里不能跟日军决战,为什么偏偏选择首都这个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心可诛等等。
而这三个大佬在研讨会上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立场,因为他们隐隐猜到,这个方案怕是跟周文脱不开干系。就因为这个方案太过大胆和决绝,不是非常之人不会提出这种非常之策。
所以他们三人决定找个机会当面来问问周文,向听听周文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见到周文默认后,张长官叹了口气道:“小周啊!你这个方案从纯军事的角度看也不是不可行,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塞克特将军就对这个方案大加赞赏,并力主校长采用。但是,由于他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不很了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建议权并不受很大重视。而校长专门请来的百里先生,则是倾向于在上海就与日军展开决战。现在校长是举棋不定,迟疑不决。”
周文当然知道百里先生是谁,那可是华夏近代史有名的军事教育家,也是民国期间华夏军事理论的奠基人。他编写的“国防论”成为整个全面抗战中华夏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而在上海与日军决战的方略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
如果没有自己之前对校长全面阐述了在上海和南京两处地方与日军决战的利弊之后,恐怕校长早就定下了上海决战的决策。
顾长官接话道:“校长准备过几天再召开一次高层军事会议,最终决定是将上海还是南京作为与日军决战的主战场。”
一直没说话的钱长官也解释道:“这两个方案将确定军委会未来几年的军事部署和国防线的建设,还要筹备资金,时间上已经刻不容缓。”
周文一听就明白了,他本来还想着距离全面抗战爆发还有三年时间,对于校长到底会不会采纳自己的方案还不是很着急,后面也没有跟校长提起过。
但现在看来,是自己想简单了。
要知道这可是国战,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校长他考虑的就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不论决战地点选择在上海还是南京,都涉及到军队的提前调动部署以及相应的训练,还有军事设施的建设、资金的筹备、政治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权衡等等。
最关键的是,如何让民国政-府和军委会上下都认同这个方案,民国内部高度统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集全国之力来准备这场大战。
这就需要尽早定下作战方案,校长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协调和说服各方,并开始进行相应的军事部署和国家财政方面的调整。
想通了这些,周文才明白这几个老哥今天来找自己商谈的真实用意,这还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