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军在短短两年内连续取得长勺之役、乘丘之役、戬地之役三次重要战役,的大胜,着实令鲁国上下兴奋起来,看来,咱鲁国有望在这个春秋江湖称雄一方了。 三次战役,分别让曹刿、公子偃和鲁庄公在鲁国百姓的心目中足足提升了很多个级别的形象,这让一个人非常不自在。 这个人正是鲁国勇士曹沫。曹沫勇力过人,也非常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他的名字却留在了一场鲁军大败的战役上,那正是前年春的鲁齐乾时之役。 那场战役,鲁军不但大败,梁子、秦子等鲁国大夫级别的勇士牺牲,曹沫自己也身受重伤。 正养着伤的曹沫就缺席了接下来的长勺之役、乘丘之役、戬地之役三次重要战役,作为全鲁国武力指数第一流的勇士,现在看着其他勇士和大夫在战场上立功,这个滋味当然不好受。 总有一天,咱曹沫一定要在战场上为国君、为鲁国建功立业。这是曹沫这段时间来下定的决心。 宋国自连续讨伐鲁国却自讨了一顿打后,国君宋闵公非常郁闷。两场战役,宋国损失了大量的战车军资,天下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还在鲁国当着俘虏。宋闵公有心再想组织一次讨伐鲁国的军事行动,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宋国却摊上了大事。 公元前583年秋,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让宋国遭受了巨大损失,宋国陷入了困顿。消息传至鲁国,臧文仲建议鲁庄公应派人前去慰问。 臧文仲的理由非常高大上,鲁国是大周王朝宗邦诸侯,宋国是大周王朝尊贵的客人,现在大周王朝贵客有难,鲁国应该代表大周王朝前去慰问,以显我大周王朝之仁德。 鲁庄公想了一想,认为是时候与宋国搞好关系了。毕竟两国相邻,鲁国还需要高度重视与齐国的关系,宋国这种传统老牌诸侯,能和好就和好。 况且,此时貌似宋国与齐国走得很近,如果借这次慰问宋国的机会,与宋国实现和好,有利于下步对齐外交关系。 鲁庄公命臧文仲出使宋国:“太宰此番赴宋国聘问,一则多带些财物,以示慰问;二则试探一下宋公的态度,如果能够与宋国修好,那寡人就准备与宋结盟。” 臧文仲见自己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君的采纳,非常高兴,领命而去。 刚一转身,鲁庄公却把他叫住了:“太宰,将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带去吧,自去年被俘以来已经一年多了,这次就当是慰问品,还给宋国人吧。” 鲁庄公所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番善意,却给宋国国君宋闵公带来了灭顶之灾。大致就是后来宋闵公与南宫长万开玩笑开过了头,因为南宫长万曾经当过俘虏,对南宫长万予以了奚落,结果南宫长万火大了,杀了宋闵公。 这个故事我们在宋国风云里是详细讲的,我们在这里就点到为止。 臧文仲出使宋国,代表鲁庄公对宋国人民遭受自然灾害深切慰问,给予了宋国人民价值不菲的慰问品,这令宋闵公非常感慨。 宋闵公对臧文仲道:“唉,寡人无德,对贵国连续武力讨伐,惹恼神明,故天降大祸,此乃寡人之过矣。今鲁侯有德,寡人愿意与鲁修好。” 臧文仲回报鲁庄公道:“臣奉命赴宋国慰问,宋公认为,宋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是宋公不虔诚事奉鬼神、不勤修政事之故。这是一位有德之君,将天灾降临宋国的责任主动担当了下来。臣以为,宋国有这样的国君,值得尊重。如今宋公有意与我国修好,主公何不借机与宋盟誓呢?” 鲁庄公大喜,两国就此暂时结好。 总算与宋国搞好了关系,鲁庄公也舒了口气,看来寡人可以休息休息了。 但鲁庄公仅仅休息了两年,公元前681年,战争又来了。 原来,齐国国君齐桓公连续两次派鲍叔牙率军讨伐鲁国,却均失败,一心想着报复。在相国管仲多次劝谏下,勉强压住怒火,按照管仲的意见先推行齐国改革。 几年过去了,齐国的管仲改革措施一一落地,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尤其是齐国推行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军力大大增强,齐桓公终于要走进春秋争霸舞台中央了。 齐桓公的称霸事业,第一步是干涉宋国内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国刚经历了一场内乱。 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司马南宫长万因不堪忍受国君宋闵公之语言侮辱,居然弑杀了宋闵公,并杀害了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拥立了新君,即宋前废公。 但很快,南宫长万废立国君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宋国的萧邑大夫萧大心联合宋国众公族子弟以及公卿大夫们,在陈国的帮助下,杀死了南宫长万及其党羽,扶立了公子御说为国君,这便是宋桓公。 本来,这是宋国内部的事,但对雄才大略的齐桓公来说却是一个展现齐国实力的机会。宋桓公即位为宋国国君,按理应该先向周天子报告,并必须接受的周天子授珪敕命后,才算真正成为宋国国君。 也就是说,诸侯国一国之君必须经历天子承认,这才是合格的国君。但大周王朝已经很衰落了,如今诸侯新君即位,还有谁会严格遵守着这个礼制? 宋国当然也懒得去将自己家里的传世珪玉拿出来,先派人送到洛邑王城交给天子,再是新国君一行人赶到洛邑,奉上大把的贡物,再经历一个繁琐的天子授珪仪式,太麻烦了。寡人就是寡人,就是宋国国君,你天子授与不授珪玉,关寡人何事? 很多诸侯都已经认定,历史走到了此时,已经不需要天子来授珪承认了,这是列国诸侯的内部事务,宋桓公当然也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