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兄弟四人五更天便已醒来,洗漱毕,各自背上狼皮等物,准备开拔。李灼担心李秋身子弱,便抢先将两个重约四五十斤重的犴角背了,李秋无奈,只得由他。 四人有说有笑,都对万家镇充满了幻想,都道要好好逛逛,不枉出门一遭。于是脚步轻快,径自向万家镇投来。 临近镇上,只见来往的人渐渐增多。有来做买卖的行商,有去城里寻工的苦力,有同他们一般去城里卖兽的猎户,有达官贵人,有乞丐阿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李秋等人随着人流往前走,不多远,便看到一座牌楼矗立在正前方。四人毕竟初次出门,什么都觉得新鲜。直奔向那高大的牌楼。待走到牌楼低下,才看清此牌楼高约三丈,宽两丈许。四个石柱,左右各二,上方如屋瓴般叠起三层,两面分别雕刻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和“涌泉跃鲤”、“唐氏乳姑”等与贞节和孝道相关的图案,两边的门楣上分别刻有“冰清、玉洁”和“竹香、兰馨”等文字,李灼等人看了不解其意,均望向李秋。 李秋却是读了上面刻的字后知晓这牌楼为何物,看着兄弟几人望向自己,叹了口气道:“此为贞洁牌坊。” “贞洁牌坊?”灼,锁,德三人齐声道,仍不解其意。 李秋解释道:“这贞洁牌坊,通常是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李灼三人这才有些恍然,还是不够通透。 “从上面刻的字来看,这牌坊应该是为了表彰一位叫做“吴梅氏”的女子,她在三十二岁时丈夫身患重病,临终嘱咐她再嫁,她坚守贞节,曾用铁锥刺破自己的颈部抗拒了男人对她的非礼。她恭谨孝顺父母,赡养双亲,辛勤抚育儿子成才,活到古稀高龄。当时吏部知道她的事迹后,上奏皇帝诰封建坊,表彰她的品德,教化百姓。” 李灼道:“噢,原来如此,这吴梅氏也算是个忠义的女子了,娶妻当如是。” 王锁讥讽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守了三十八年的活寡,为何不选择改嫁?偏偏执着于伦常纲纪,误了大好年华,不是可惜?” 李秋与郑树德没有说话,李秋却是从老学究那里听到过对此事的看法的。知道这是帝王官绅控制妇女的手段,心中颇为不齿,奈何他们此番却不是为了这贞节牌坊来的,于是又欲前行。 就在这时,四人听到旁边响起一声公鸭般地叫喊声:“快滚开,你这臭要饭的,爷的江南丝衣都要被你弄脏了。” 只见旁边有个富家子弟,身穿上好衣衫,领子里插着一把折扇,正在对这旁边的一个老人又踢又打。 那老人不敢还手,只跪倒在地,手中扯着富家子弟的袍边,哭求道:“好人,我不是要饭的,只因家里遭了旱灾,颗粒无收,小的家里饿死了儿子与他母亲,实在无法才带着小女儿准备投杜平县的亲戚,路过这里实在是饿了三天没有吃的,小的女儿已经奄奄一息,请好人施舍几个铜板,我去买个烧饼给与我小女儿吃。”说完又在那里边哭边磕。 那富家子弟实在被老头儿惹的心烦,抬起一脚将老人踹倒在路边,口里道声“晦气”,吐了口唾沫扬长而去。 李灼已然看不过去,便要追打那富少,被王锁一把拉住,劝道:“傻二哥,人生地不熟,切记“好汉打不出村去”。” 李灼挣扎几下,恨声道:“呸,这腌臜货,爷爷我一百多狼只都不怕……”刚说到这里,被王锁一把捂住嘴巴,在那里“呜呜呜”抖个不停。 李秋径向那老儿走去。那老儿兀自在那里哭个不停,却不是因为自己被打,只因死了儿子与老婆,只剩下这女儿一根小苗儿,已然三天粒米未进,父爱之心拳拳,如何让他受得了,想到此,倒哭地更加伤心,不由嚎啕起来,过往路人忙远远躲了。 李秋过去,从怀中掏出剩下的一些干肉,蹲下身,递给老人道:“老人家,这些干肉虽味道不够,却也能垫饥,你且拿去吧。” 那老儿一看到干肉,大喜过望,也不顾李秋是个十三岁的少年,纳头便拜,谢道:“救命之恩,没齿不忘。”将干肉抱在怀中,跑向镇中。 李秋想到那干肉实在不多,那老儿给女儿吃了,自己却无甚可吃了,却怪自己不心细,对李灼道:“走,我们去看看。”三人跟了李秋同去。 李秋几人跟着那老儿的身影左拐右弯,却来到一座破落的祠堂,却没了大门。四人进门,看着这祠堂规模宏伟,可能是走了水,墙壁都熏的漆黑,屋顶大多塌了,只在墙壁处有个遮蔽,四人走进去,果然看见那小老儿与一个十几岁女孩儿在那里。 那老儿将女娃抱在怀中,手将干肉拿出来放在女娃嘴边哄道:“丫儿,起来,快看,爹给你拿肉来了,你不是最喜欢吃肉吗?你快起来看看,看看啊……”那女娃却是动也不动,只是随着父亲的晃动而摇摆几下。 那老儿许是吓着,仍然在那里哄,女娃仍是不动,少刻,老儿爆发出凄厉的喊声:“贼老天,你瞎了眼睛了,你带走我的儿子和媳妇,如今又要来锁我丫儿的命,你瞎了眼了啊。”哭声震天,摧人肺腑。 李秋大踏步走过去,从老儿怀中接过丫儿。老人一怔,见是恩人,忙收住眼泪。 李秋摸了摸丫儿鼻息,却是一点鼻息也无,掐了掐脉象,也是动也不动。可是丫儿身体一直没硬,和寻常人无异。 李秋心道怪哉。这丫头没有脉象与鼻息,跟死人并无分别,为何身子却是软的? 李秋心想不若用《青木诀》试试看,于是运功行法,渡一丝青气于丫儿体内,那丝青气游走于丫儿周身,少顷那丫儿竟有了鼻息脉象。 李秋大喜,知道有效,仍是继续行法,未及,那丝青气行道丫儿丹田时竟凝滞不动,李秋奇怪,用神识一查,却看到一丝黑气在丹田萦绕不散,且那黑气冰冷异常,此时那黑气与青气开始厮杀,黑气多,青气少,不一刻那青气便败下阵来。 李秋惊怒交加,拼命运功,青气此时多了不少,与那黑气相当,两者又开始厮打,竟不相上下。最后两团气都盘在丫儿丹田再不动弹。 此时丫儿“啊”的一声转醒,倒吓了老儿一跳。那老儿又惊又喜,哭笑道:“丫儿,我的儿,你终于醒了。”扑上去将丫儿紧紧抱住,生怕走了不见。 李秋几人待他们爷俩哭完,才上前跟他们说话。 李灼几人又拿出身上剩余的干粮干肉泉水,一股脑递给了那爷俩儿。 许是许久未曾进食,爷俩吃的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片刻就将几个少年的干粮吃了干净。 李灼惊道:“天哪,你们到底多久没有吃饭了,怎的如此饥饿? 老头忙起身,拉住丫儿让她跪下,道:“几位恩人大恩大德,小老儿与女儿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 李灼忙扶起来道:“值得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们这是何故来此?” 老头叹了口气道:“唉,恩人不瞒几位,我不是这里人氏,小老儿家住在江南水乡名曰竹西县,家里有几亩薄田,养着几亩桑林,家中有一儿一女,我媳妇勤俭,江南富饶,日子倒过得去。” “那为何却要到远隔千里的万家镇?”李秋问道。 “唉,此事说来话长”,老头顿了一顿,许是撑着了的缘故,喝了口水继续道:“从前年开始,不知为何,竹西县方圆百里三年之内滴雨未下,庄稼颗粒无收。可是这事太奇了,只要过了百里就是风调雨顺。只是苦了我等当地小民,只好拖家带口,出外谋生。我本带了丫儿要去杜平县找亲戚,路过万家镇,奈何丫儿几天没吃饭昏倒,我……” 下面的事几人都已知晓。只是那李灼兀自想起那富家子弟,又在那愤愤不已,要去找那小子算账,嘴里叫了两声“大哥”,没有支应,李灼抬起头来寻李秋,只见李秋正背着手,对着祠堂里正北方向供桌上残存的半副牌位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