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很不愿意拿黄台吉这个奴酋与崇祯皇帝相比,但是有时候他又难免想到两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迥异。 类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样的人物,当时在大明朝这边也就是一个副将而已,到了黄台吉那边,却立刻受到了黄台吉的极端重视。 等到黄台吉一称帝,立刻给这几个人封了王爵。 包括沈志祥这个领着一堆残兵败将的副将,投降满清的时候,已经到了崇祯十一年了,就这,还能获封一个续顺公的世爵。 想想看,如此一来,这几个人岂能不为黄台吉,不为满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反观崇祯皇帝这边,到了崇祯十七年了,才想起了厚封武将为侯伯,其中,为了吴三桂快快领兵救驾,封了吴三桂一个平西伯。 可是多尔衮那头呢,转眼就给了吴三桂一个平西王。 面对这个情况,历史上的吴三桂能经得起诱惑吗,能不投降满清吗? 却说杨振言辞恳切地又说了一通,却见崇祯皇帝仍旧面沉如水不为所动,心想干脆把话说得更直白点,当下便叩首说道: “千金市骨啊,陛下!东虏全族,人丁不过十数万罢了,何以数十年不能平灭,且东取朝鲜,西取蒙古,愈发势大难制? “皆奴酋阴险,以高官厚禄,重赏世爵为手段,诱人去投,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之辈无不如此。 “此数人者,在我大明,原不过一副将而已,东虏奴酋竟以伪郡王、公爵封之,因何如此?不过千金市骨而已! “这些年来,东虏入寇朝鲜,入寇蒙古,入寇我大明腹地,文武降者如过江之鲫,臣思之,皆此千金市骨之效也!” 杨振想说的东西很多,可是在崇祯皇帝当面,又有其他大臣在场,他实在不能说得更多更直白了。 他的这个话说完,崇祯皇帝眯着眼睛盯着他,看了半天,最后说道:“今日就这样吧,朕累了。卿等也累了一天,且各自回去,此事改日再议!” 说完这个话,崇祯皇帝一甩袖子,绕过仍然跪在地上的杨振,径直而去。 伺候在云台上的大批内官,连忙举着华盖,捧着各种御用的东西,跟上皇帝,一路朝乾清门而去。 杨振见状,无奈之下,只能从地上起来,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呆立在当场。 倒是那个矮矮胖胖的大太监王承恩,路过杨振面前的时候,对他说道:“许是今日圣上真累了,金海伯且听礼官安排,回去等候。过不上几天,圣上必定会再次召见,届时金海伯再说此事不迟!” 看来,这个王承恩倒是明白人,知道封赏沈志祥的事是正经事。 王承恩说完话,快步走了,乾清宫内的太监们先行散了。 紧接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也过来与杨振打了个照面,随后领着大内锦衣卫的人手离开了。 没过多少功夫,先前人头攒动的云台上,便差不多走了个干干净净。 除了杨振,就只剩下洪承畴、陈新甲、王德化、张若麟四个,仍旧对着乾清门的方向躬身肃立着。 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是有意在陪杨振,而是恭送崇祯皇帝御驾回宫的礼节罢了。 “金海伯今日有些话实在不当说,这个沈志祥我也听说过,终究不过一个降将罢了,封一总兵已是了不得了,何故非要为他请封世爵?!” 王德化见皇帝的身影已经进了乾清宫门,虽转身对杨振这么说道,言语中带着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是啊,东虏那边对待降将动辄封王、封公是不假,可是他们不过是夷狄禽兽罢了,沐猴而冠,岂能作数?!今日陛下连封两个世爵,已是前所未有,怕是难以再封那沈志祥了!你一味请封,徒惹圣上不快而已!” 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在杨振的面前,也是摆出了一副恩主的样子,一番话说得既有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又带着语重心长的意思。 最后,反倒是与杨振初见面就有点要分道扬镳的洪承畴,替杨振说了一句公道话:“金海伯的心思与苦衷,洪某人倒是能体会得。金海伯今后渡海到辽南驻防,正有倚重沈志祥处,千金市骨,也是不得不为之啊!” 洪承畴借着对杨振说出的这个话,同时也算是向陈新甲、王德化剖白了一下自己方才的心迹。 他知道方才他为祖大寿请封世爵的事情,已经开罪了陈新甲和王德化,此时不得不这么说,以便缓和彼此的关系。 而他说完了这个话以后,随即又冲着陈新甲、王德化两人一拱手,然后转向杨振,又一拱手,说道: “今日确是累了,洪某人先行一步。洪某人与金海伯今后打交道之处尚有不少,咱们找机会再好好商议平辽大事!告辞,告辞!” 就从这次平台召对的过程中,洪承畴已经看出陈新甲、王德化、杨振三个人,关系不一般,说他们这几个是一伙的的,可能有点过了,但是与自己却不是一条线上的。 因此,洪承畴说完了告辞的话,当下果真转身便走了。 王德化、陈新甲、张若麟对此无动于衷,而杨振却连忙躬身相送。 洪承畴说的没错,杨振虽然暂时摆脱了徐人龙这个登莱巡抚以及洪承畴这个蓟辽督师的节制管辖,但是今后若想在辽东半岛南端有所作为,却肯定离不开洪承畴的支持。 所以,对于这个人,杨振还是轻易不能得罪的。 等到洪承畴下了云台,自有云台下候着的内宦礼官领着,转身消失在了建极殿的后左门外。 最后剩下这三个人,目前勉强算是同一条线上的了。 陈新甲与王德化一个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一个是当年信王府里出来的内官太监,原本交集不多,相互间并不怎么走动,甚至可以说并不怎么对付。 但是现在,因为崇祯皇帝的关系,同时也因为一起扶持杨振对抗祖大寿的原因,他们彼此之间,凭空多了不少合作,暂时算是站在了同一个阵营里。 而杨振到了松山之后屡立战功,也给了他们在朝廷上共同利用杨振的战功,巩固各自地位的机会。 陈新甲靠着杨振的捷报频传,暂时坐稳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而王德化也因为能够通过杨朝进对杨振施加影响,他在崇祯皇帝的面临前地位,也更见提升。 当下,洪承畴一走,杨振连忙与陈新甲、王德化、张若麟重新见了礼,然后一起下了云台,往外走。 这个过程当中,陈新甲、王德化以及张若麟少不了又对杨振进行了一番教诲,一番指点,告诉他在御前应当如何说话,在京师里面应当注意些什么。 杨振对此,当然只有听着受着、点头哈腰的份儿了。 杨振的俯首帖耳当然不会没有收获。 等到陈新甲、王德化与杨振告别的时候,全都当场答应了杨振的请求,答应帮着向皇帝再进言,争取达成杨振的目的。 在杨振的各种请求之中,为沈志祥请封爵位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比如扩编征东先遣营为征东平辽先遣军的饷额问题。 原来的征东先遣营,以一个五千饷额的营的编制驻守松山,虽然人马略少,但是说得过去,毕竟松山城池不大。 人家金国凤三千多人马就能守住松山,给你五千饷额怎么了,你能嫌少? 所以,还是松山总兵的时候,杨振根本不能提饷额的问题,不能提扩军的问题。 但是现在不同了,崇祯皇帝金口玉言,已经决定了在九边之外,参照九边规格,另设一个金海镇。 而这个金海镇如今辖下的范围,现在就有了旅顺城、金州城、复州城这几个地方,需要分兵驻守。 同时,辽东半岛西侧沿海中的长兴诸岛,东侧沿海中的前东江诸岛,杨振都要一步步拓展占领,或屯田,或驻兵,没有足够的人马如何守御,何谈进攻? 这样一来,扩军的问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提上日程了。 那么,要扩军,首先就得有钱粮,那就得按人给饷,对上而言,就是增加饷额。 杨振虽然不敢指望着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崇祯皇帝能给自己多少粮饷,可是该提的他仍然需要提出来。 崇祯皇帝答不答应,或者说能答应给多少是一回事儿,而你提不提这个问题以及你提出的要求是多少,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杨振很清楚,这个粮饷的问题他提了也多半是白提,可是不提肯定不行。 此外,再比如,在金海镇下另外增设各路总兵职务,以封赏有功将领的问题,他也得早早提出来。 他手下那些有功的将领,副将就有好几个了,这些人得有一步步逐渐上升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有些人他就不好笼络了。 而且大战开始之前,为了鼓励麾下将领跟着他出战,他也曾许诺过,现在收了复州、金州、旅顺,怎么也得提拔几个人去当独当一面的总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