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锋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是慢慢建立起来,能够让诸葛隆中主动邀请自己,那就说明诸葛隆中已经是认可自己了。 两人聊了接近两炷香的时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此时冷锋在诸葛隆中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性格上很合他的胃口。至于让诸葛隆中现在就投靠他,效仿他的先祖诸葛武侯辅佐他争夺天下,那还是很不符合实际的。 一来是因为当今天下没有达到那种混乱的程度,二来是冷锋现在还只是一介书生,在诸葛隆中的眼中冷锋可能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却不是种可以雄霸天下的人物。 当然,这也与冷锋没有向诸葛隆中介绍自己的情况有关。他现在的确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但是不代表未来不会。 现在的南宋朝廷虽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基本盘还没有完全崩掉,这个时候谁先出头就可能会被打破脑袋。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在乱世之中最先发难的人,往往最后都会为他人作嫁衣。 冷锋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现在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先求自保,以后看情况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就在冷锋和诸葛隆中两人这边相谈甚欢的时候,另一边的九王爷和文家兄弟之间的谈话已经接近尾声。从文家兄弟的表情上来看,两人的心情很是高兴,看来九王爷给予两人足够的面子。 当文家兄弟满面春风的从三楼走出来之时,他们已经忘掉了之前输给冷锋的不快之情。不知九王爷给了他们两人什么承诺,反正他们已经觉得之前败于冷锋之手已经不算什么事了。 当外面的那些学道大人看到文家兄弟的表情时,也很是不解。这两人倒是真的自信呢!还是说自信过头了呢! 不过山东路的王学道见此情况,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明白文家兄弟就算是在比试中输给了冷锋,也不会影响他们在九王爷心中的份量了。 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只有他能够猜出九王爷为什么会对文家兄弟这般重视。虽然王学道并没有诸葛隆中那般清楚九王爷的过往,也不知道九王爷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他知道九王爷对于文家的年轻子弟都会高看一眼。 特别是像文杰和文卓这样的年轻才俊,九王爷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喜欢和这样的年轻人聊聊天。 现在一看,果然真如此。 接着九王爷的侍卫再次出现在外面,这一次他直接点了八位书生的名字,这八人之中倒是有冷锋和诸葛隆中。 不过由于之前和诸葛隆中的一番交谈,冷锋已经明白了九王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九王爷的召见,冷锋心中很是平静。为了不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看了看其他人之后,冷锋的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欣喜和激动之色。 诸葛隆中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冷着一张脸,嘴角也是略微带笑。看来他和冷锋想到一块去了,既然不想和九王爷有太多的瓜葛,那么还是从众些的好。 这一次九王爷一下召见了八人,很明显能够看出对于这八人的重视程度是不如文家兄弟。 而且这一次谈话也只用了文家兄弟一半的时间,无非就是说了一些称赞这些才子们的话,让他们好好努力,将来报效国家。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找他九王爷。 就是这些没有什么营养的话,也让这些书生们一个个激动不已。九王爷虽然是闲散王爷,但是南宋朝目前就这么一个王爷,能够得到九王爷的赏识,那也是面上有光的事。 不过九王爷这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虽然没有见过冷锋八人,但是对于他们每个人都能一一对得上号,并且都能够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交流。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书生才觉得自己受到了九王爷的重视。 但是越是如此,冷锋越觉得九王爷这人不简单。 细节决定成败!仅从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九王爷其人有大才。虽然给人的感觉做任何事情都是懒散而随性的,但是这其中蕴含的深意,别人还真的看不出来。 就算冷锋心中已经有了预判,对于九王爷的这般表现也感觉到很是舒坦。毕竟人的内心当中都有被尊重的需求,特别是九王爷这种身份地位的人,给人的感觉更加明显。 正如诸葛隆中之前所分析的那般,九王爷并没有和冷锋过多的交流,只是说出冷锋的那篇过秦论写的不错。希望冷锋能够在这次面圣当中能够取得好成绩,成为国之栋梁。 这一番话说的中规中矩,并没有看出对冷锋有什么格外看重的地方。对于诸葛隆中也是如此,甚至冷锋从九王爷的眼中还可以看得到一丝失望之。 在九王爷看来,诸葛隆中应该是那种桀骜不驯的人,这样的人他九王爷交往起来才觉得很有意思。就好像文家兄弟那般,虽然一开始见到九王爷的时候有些拘谨,但是后来也能在九王爷面前侃侃而谈。 此时的诸葛隆中则显得有些木讷和呆滞,甚至在九王爷在称赞他的时候,诸葛隆中的回应都慢了半拍。一种略显紧张,但是又刻意压制不想让人看出来的模样,被诸葛隆中表现的浑然天成。 只有冷锋知道诸葛隆中是故意的,包括九王爷在内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以为诸葛隆中这是正常反应。就是那些之前见到过诸葛隆中锋芒毕露的人,也想不到诸葛隆中见到九王爷之后,居然会吓得如此不知所措。 不错,在其他人看来诸葛隆中显得太过紧张了。 “看来诸葛隆中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这般,这样的心理素质,即使再有才华也难成大器。” 九王爷此时对于诸葛隆中的评价应该就是如此,这才让他觉得诸葛隆中这人不堪重用。 果然是善守者隐于九地之下,诸葛隆重的表现完美的形容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