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时在小路上极速穿行,再独自走一次这条小道,他没有再产生方才那种被注视的感觉。 于是他很快地从小路踏上了大路,穿过那个掩盖方向的树丛,跟着之前去海洋馆的路又一次回到了海洋馆前方的大道上。 海洋馆出现在他面前,他径直忽略了它的存在,绕过海洋馆往虚线园区的更深处走去。 按照地图来看,他的目的地猿猴园区在整个虚线园区的角落里。虽然海洋馆没有在地图上显示出来,但是他根据附近的建筑进行粗略判断后,确定了从海洋馆往园区内部走,经过园长办公室和员工中心后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是猿猴园区的所在地。 顾时沿着路肩走,黑色员工制服让游客们都下意识地忽略他的存在,帮助他更好的隐蔽起来。 不过从刚才开始,他就发现路上的游客数量在开始慢慢减少。 “游客数量稍微变少了些,看来应该确实到中午了。” 顾时抬头看了眼太阳,估算了一下时间,继续向前走着。 “靠近中午,成为蓝衣员工的解密者也差不多要迎来换班时间了,他们肯定会大规模行动起来,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他还是在担心别的解密者会不会好运地撞上园区里的异常,毕竟这东西从现在看来已经不只是提前预防就能避免的存在,如果由人为刻意做出一些事情来,那也能够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 经过刚才那么一系列的行动,他对动物园的规则逻辑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在把地图碎片喂给兔子后,原本注视着自己的“它”就被兔子吸引走了注意力。按照这个情况去规则里面存在对应的事件,就很容易发现在游客守则与员工守则里写着的关于“兔子园区笑声”。 顾时相信,这个“兔子园区笑声”可能的确会有自然情况出现,但更多的时候,大概率都是由黑衣员工用地图投喂兔子主动触发的。 这是一种很明确的自救行为,如果是一个熟知规则的人在兔子园区听到了笑声,就能立刻察觉到其中的缘由。 然后,再根据员工守则来看,在兔子园区听到笑声的蓝衣员工就会主动撕下员工手册的最后一页,接着将其丢到大象园区中。 顾时在零售店的时候有看到过员工守则的最后一页,当时他还在奇怪,为什么这最后一页是一张残缺不全的地图残片。 而现在,他结合了自己用地图喂兔子引走“它”注意力的事迹,他终于明白其中的原理为何。 很显然,不管是用地图喂兔子,还是手握残缺地图的行为,其本质上都是在吸引“它”的注意力。 但是,能吸引“它”注意的,并不是地图本身。在游客守则上对于“兔子园区笑声”的应对中就有写着,在听到笑声后要:“在离开园区前,请把地图上虚线处撕下来握住,在彻底离开动物园时不要离手。” 如果地图本身能够吸引“它”注意的话,那这岂不是就是在恶害游客了吗? 可是“它”确实能够被员工手册的最后一页和吃地图的兔子引走了注意,这又是摆在面前的事实。 所以这其中的区别在哪里呢?是什么造成了“它”的不同表现呢? 顾时想,恐怕值得“它”注意的不是地图本身,而是某种行为。 也就是,“破坏地图”这个行为。 他将完整的虚线区域地图喂给了兔子,兔子在吃地图的时候就是在对地图进行破坏,“它”的注意力因此转移到了兔子上。 发现“兔子园区笑声”的蓝衣员工撕下来游客守则的最后一页,手里握着的是一份被破坏的地图,而其他游客手握的则是完整的地图。在这样的对比下,“它”的注意估计就会再次转移蓝衣员工身上,并随着他前往大象园区,忽略掉其他的游客,从而保护游客顺利离开动物园。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破坏地图能引起“它”的关注,但顾时推测,这或许跟异常事件集中发生在虚线园区内有关。 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虚线园区催生了集中在这里的异常事件,还是异常事件的发生给虚线园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以此来看,“它”也大概率不会离开虚线园区范围,不然危险的地方可就不止这里了,动物园这么大,如果所有地方都有危险,那根本不可能开到这个规模,吸引来这么多游客。 目前的规则都限定在虚线园区的范围内,发生的事件其实也就在这几个园区间来回转。 狮子园区出事了就转到海洋馆,海洋馆出事了就转到兔子园区,兔子园区出事了就转到大象园区。 “而等到“它”到达大象园区后,恐怕接下来就又会有其他的应对方案……” 突然,顾时停下脚步,微微偏头在原地等待了一会儿。 “果然,‘它’现在已经到大象园区了是吧……” 没有多做停留,顾时继续赶路。 和他的推测一样,在这条自救行为链中,“它”的最终目的地就是大象园区。 仔细想想看,这一路上将“它”带到的地方其实就是两个园区,兔子以及大象园区。 而这两个园区的动物,也正是规则里频繁出现的,异常事件象征性动物。 或许这两个动物会如此经常地出现异常情况,就与这条自救行为链有关。常常地与“它”进行接触,导致兔子与大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它”的污染。 但也有可能,这两种动物之所以会幸运地成为用来引开“它”注意的存在,并不是什么偶尔事件,而是因为“它”本身就喜欢这两种动物,所以它们才成为了规则中的安排对象。 保安室的纸条有提到“它”成功了会笑,而在“它”的注意力被引到兔子身上后,园区内就会出现笑声。 毫无疑问,这笑声就是“它”的笑声,“它”因为看到了兔子,所以发出了满意的“笑声”。 虽然不知道大象园区那边怎么样,但顾时觉得在“它”被引到大象园区后,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笑声。 不过,员工守则里倒是提到了大象园区里会传来孩童的尖叫声。 那应该也是“它”的声音,但不同于笑声,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才会让“它”发出尖叫。 这么想来,“它”的行为逻辑好像非常的单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吸引走注意力,会喜欢小动物,天真得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孩子那般。 顾时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会被“它”注意本质上就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吸引到了“它”。也许是污染,也许是别的什么事情。 在海洋馆的时候,自己会突然被“它”看上,也是因为自己做了某件引起“它”注意的事。 刚才一路上忙着跑路,顾时没时间去回想复盘。 现在想起来,顾时便已经了然其中缘由。 回忆一下,在他被“它”盯上之前,他在做什么? 他在观看那个3d投影,而就是在观看投影的时候,他做出了某件不应该做的事情。 那就是在思考大象与鲸鱼的区别。 海洋馆门内的告示上提到了要假装游泳的大象就是鲸鱼,而他当时却在思考怎么会有人分不清大象与鲸鱼。 就是这样的想法,吸引来了“它”的注意。 很显然,至少在这虚线园区之内,“它”应当是能够“看到”别人的想法的。 从这点出发,再去看规则中的警示便不难发现,很多规则其实都是在强调要更改或者坚定对某种事情的认知。 坚定的认知,基本都与自身有关,都是为了防止自身污染加深的手段。 更改的认知,基本都是外界事物有关,都是为了不引起“它”的注意。与其说这是在改变认知,倒不如说这是在顺从“它”的认知。 规则里提到的各种异常认知绝不是空穴来风,它们本身一定存在着某个依据,某个来源,而这个依据与来源就是“它”。 但“它”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本身就极有可能导致游客与员工被污染,譬如大象园区那奇怪的大象,规则就提到绝不能认为那就是大象,想必这应该就是为了防止被污染。 所以规则应该不是让游客与员工随时都遵循“它”的认知,想想看那些部分的规则在有透露出要遵循“它”的认知? 那就是海洋馆的告示。 假装游泳的大象就是鲸鱼,因为那就是“它”的认知,“它”认为大象就是鲸鱼。 可为什么在海洋馆就要假装顺从“它”的认知了呢? 顾时推测,那是因为当人身处海洋馆的时候,便已经来到了“它”的附近。 很有可能,在一天里的大部分时间内,“它”其实就都待在海洋馆内,门内告示上所说的,白天入馆时间不得超过三十分钟便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白天的时候,“它”大概率就位于海洋馆内,进入了海洋馆就相等于进入了“它”的视线,所以必须做到不引起“它”的注意。 而在白天同时间的其他地方,都离“它”很远,相比之下,不顺从“它”的认知,也大概率不会引起“它”的注意。 “在靠近‘它’的时候要顺从‘它’的认知,在远离‘它’的时候要保护自己的认知。” “那么海洋馆门口告示写的那些相反规则,其用意何在呢?” 不要去狮子园区,靠近兔子,不要看大象园区的标识牌,这些都与寻常维持正常认知的行为大相径庭。 “这应该就是与看规则的人本身的状态有关了。” 在正常情况下,海洋馆应当是无法被看见的,当游客或员工看到海洋馆的时候,说明他们本身已经收到了一定污染。 所以海洋馆门口的告示是给被污染的人看的,上面要做的事也是被污染的人需要做的事。 那为什么被污染的人就不需要维持正常认知了呢? 顾时推测,那是因为被污染的人在某些时候,更容易被“它”注意到,比普通人更加靠近“它”,所以在更多的时候都必须顺从“它”的认知,以防被“它”注意。 目前,动物园内的情况他已经明朗了大半,掌握了顺从“它”认知的这一个方法,就足够大部分解密者免遭厄难。 但是这还不够,顺从“它”的认知只能避免被“它”注视迅速加深污染,可有的解密者所在的阵营就携带了一定污染。 变成黑衣员工的解密者,该怎么把他们救出来。 这才是顾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与之相应的,动物园内有些异常从何而来,他也还没有搞明白。 凭空出现的白狮子与奇怪大象,消失的黑衣员工与突然出现的“兔子血”。 不弄明白这些东西,顾时总觉得自己还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路径。 “我有预感,黑衣员工阵营无法直接离开动物园或许就与这些异常凭空出现的原因有关。” 顾时看着前方出现的宽阔道路,不禁想道。 经过漫长的赶路,此时,他已经踏上了猿猴园区的参观通道。 顾时扶了一下单片眼镜,把刚才一路上分析中可能会引起“它”注意的部分想法全部偷走,丢进了单片眼镜,只保留了最终得出的结论。 猿猴园区内是一条直通的游览道路,道路两侧,是园区的主体,放养着大大小小许多猴子。 从种类来看,这些猴子其实都是猕猴,一个个攀在树枝或是那拦不住人也拦不住猴子的栏杆,睁着大眼望着来往的游客,或伸手讨食,或凑近细看。 来参观猿猴园区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奔着喂猴儿而来,他们都站在路的两边,拿着手里由园区分发的苹果给猴子喂食。 顾时没有理会任何人,从道路中间穿过,径直往里走。 他用眼角余光窥视着园区草坪上的动物,看着那跑来跑去的猴子……还有兔子。 “他们好像看不到那些兔子,只有我能看到?嗯……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顾时没有去过分关注那些只有自己能看见的兔子,他猜测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就和那些突然出现和消失的事物有着同样的关联。 而这份关联,没准同样会引起“它”的关注。 “它”现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等“它”离开大象园区后,可能又会回到海洋馆,也可能去到其他地方,总之随时都不能放松警惕。 顾时顺着唯一的一条参观通道一直走到了尽头,终于,在他面前,出现了两条分岔路。 他没有犹豫,直接走上了右侧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