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此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p>
段煨思考了一下说道:“这是因为凉州民族混居,而朝廷的态度变幻不定而导致的。”</p>
“请先生细讲。”</p>
“要说起凉州之乱,还得从光武帝时候讲起,当时凉州有两大豪杰,大帅可知晓?”</p>
“先生说的是隗嚣和窦融?”</p>
“是极,此二人都以善抚羌乱着称,不同的是,隗嚣顽抗光武皇帝而举族灰飞烟灭,窦融却官拜司空、食四县,子侄孙三人皆尚公主。此二者,正显示了光武皇帝对凉州豪杰的不同态度,一位强硬,二为笼络。”</p>
对于这些,边柳自然也是了解的。</p>
说起来,还是有点意思的。隗嚣有起兵反王莽,归附刘玄安汉的大义。</p>
而窦融呢,王莽从弟司空王邑的小舅子,先后归附过许多人,只不过最后落得个好结局,在光武帝身边安享荣华,其所代表的凉州集团甚至可以和南阳集团不分高下。</p>
所以所谓的忠奸又怎么能分的清楚呢?于青史而言,只有盖棺方可定论。</p>
于君王而言,不过是顺我则忠,逆我者奸罢了。</p>
贾诩投靠他之前,他要杀贾诩的心思是真的;贾诩投靠之后,边柳对贾诩的喜爱也是真的。</p>
其他人也是如此。</p>
“隗嚣受马援建议,归附光武帝,却暗中勾结公孙述,可谓是首鼠两端;窦融虽然出身有隙,却能慧眼识英,对光武皇帝忠心不二,他苦心经营河西五郡,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兵马精强,可谓君臣相得益彰。”段煨如此说道。</p>
边柳一琢磨,这好像在说隗嚣和窦融的故事,又好像是在说他自己?他有心做忠贞不二的窦融,而不是首鼠两端的隗嚣。</p>
“先生所言至理,窦融顺理大势,免除河西无畏厮杀,单单这份功劳,并足以称的上贤臣,先生今日之举,亦不下于此,他日,本帅定要将其记载史册,供后人瞻仰。”</p>
“大帅言重了。”段煨对于眼前人听懂自己的画外音还是很高兴的,不过从对方说要记载上史册,他更加坚信眼前人要荣登至尊位的心思。</p>
“先生继续往下讲。”</p>
“是,光武皇帝对隗嚣和窦融的不同态度,也导致后世的朝堂处理凉州问题是出现了争执,一则以威,一则以恩。”</p>
东汉最开始的时候,兵权主要掌握在关东人的手上,对于凉州豪杰还是比较警惕的。</p>
公元107年,汉安帝时期,爆发了第一次羌乱,四分五裂、互不统属的羌人部落以木为兵,揭竿而起,叛乱迅速扩大,执政的邓太后以其兄邓骘为主帅,从关东大规模调兵进行镇压,结果接连大败,羌乱深入汉中、东犯魏郡、四川、杀太守、断陇道、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历经十余年的艰苦作战,羌乱由盛转衰,局面终于稳定、东汉为平定羌乱耗费达240亿钱,东汉户口从羌乱爆发前的5300万人下降到羌乱后的4800万人,东汉极盛的局面彻底结束。</p>
而这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内部东西的严重隔阂及关东朝廷对关西豪杰的忌惮。每一次出兵都是劳师远征,粮草转运更是艰难,耗资巨大。</p>
到了后期,朝廷就不得不重用凉州豪杰了,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凉州三明。</p>
皇甫规;</p>
张奂;</p>
段颎。</p>
前两者主张以抚为主,而后者,手段就如同霹雳雷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