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忧虑,这样下去,可不行。 速度太慢,几时才能全部入城? 崇祯转身,大声命道:“姜总兵。” “末将在。” “迅速让将士们放下武器,帮百姓们推车入城。” 姜应魁一愣:“这” “不得有误,不得趁机偷拿百姓财物,违令者斩!” 姜应魁急忙领旨:“末将遵旨。” 很快,在姜应魁的指挥下,威远门守门将士,急忙将兵器放下一边,急忙上手,帮老百姓推车入城。 不过,将士们干得很疑惑,干得有些不情不愿。 同时,入城的百姓也很疑惑,都死死盯着车上的物品,生怕被当兵的抢走。 帮忙和被帮忙的两方,都很不自然,一方不大情愿,一方充满防备,矛盾至极。 崇祯转身,继续下令:“李性忠,杨二哥。” “末将在。” “速帅三千营,各带一部,李性忠去南门平津门、杨二哥去西门拱极门,率将士们协助百姓推车。” “告诉百姓们,半个时辰后,将关闭蓟州城所有城门。” “末将遵旨。” 李性忠、杨二哥齐齐领命而去。 崇祯叹了口气,转身,带着李明睿、方正化、李若琏、徐缺走上威远门城头。 边走边喃喃:“李指挥使,朕看着,大明的兵,与大明的百姓,比较疏远,没有军民鱼水情呐。” “你可知,原因何在?” 李若琏摇摇头:“陛下,具体的,臣不知。” “臣只知道,自古以来,当兵的,大多被人看不起。” “当兵的有刀有枪,还看不起?”崇祯惊诧。 李若琏继续禀报道:“陛下,兵灾匪患,兵有刀枪,如果不严加管束,兵很容易变成匪。” ” “老百姓看见,都害怕,都躲着走。” “臣记得,两年前,建奴袭扰京师,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有一支兵马,来得晚了,臣恰巧碰到。那领兵的守备跟臣一个劲诉苦,说他们太倒霉,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说,路过村庄,进村讨口水喝,还被老百姓当作匪徒,给打了出来。” “最后,辛辛苦苦赶到京师,一直勤王之师,竟形如乞丐。” “可那时,建奴鞑子已经退了。他们无仗可打,没有军饷,没有任何赏赐,兵部还连热乎的、都没招呼一顿,就叫他们原路返回,不得逗留。” “可是,大家身上的钱,都花光了,只能乞讨着回去了。” “啊不是吧?”崇祯惊得目瞪口呆。 这事,他真不知道啊。 李若琏点点头:“臣一时看他们可怜,便拿出身上所有的72两银子,送给他们。” “那位守备千恩万谢,还说遇到了一个好人。” 崇祯感慨夸赞道:“李指挥使,当真是大明的风骨。” 受到夸奖,李若琏却叹息一声,万分无奈。 “唉可那72两银子,对于一支500人勤王之军,也只是杯水车薪。” “臣估计,他们要想活着回去,半路上不偷、不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一定会入村劫掠,抢钱抢粮食。” “啊”崇祯听得一阵鬼火直冒:“这这怎么能行?” 李若琏叹息一声:“这年头,当老百姓不易。可这当兵的,也可怜呐。” 崇祯又摇头叹息:“罪在圣躬” 崇祯上城头,一众将士,急忙过来参拜:“拜见陛下。” “将士们,快平身。” “朕早有言,将士着甲不跪。” “你们,可别违抗圣旨啊。” 众将士一听,立马起身,挺立两侧。 崇祯看向领头一名威武英气的小将,开口道:“建奴大军马上就到,你们怕不怕?” 小将立马拱手:“陛下,末将不怕。” 崇祯轻轻一笑:“听说建奴有三头六臂,鬼刹一般,你也不怕?” 年轻小将冷冷一笑:“陛下,末将去过边关,杀过建奴鞑子。他们也是两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见了末将的钩镰枪,他们也浑身打颤,害怕得紧。” 崇祯一愣,一眼看去,年轻小将手里,果然有一杆钩镰枪。 “你去过边关?” 年轻小将突然有些惭愧:“陛下,末将去过关外,参加松锦大战。只可惜,战败了。” 崇祯叹息一声:“胜败乃兵家常事,知耻而后勇,也是大明的良将。” “谢陛下鼓励,末将守城,就是为了报仇。” 崇祯点点头:“不知小将军,叫什么名字? “陛下,末将徐骏达。” “徐骏达?” “呵呵与我开国大将军、魏国公徐达,也就差着一个字。” “禀报陛下,末将正是徐达之后。” “啊”崇祯、李明睿、方正化、李若琏、徐缺一愣。 在他们意识里,功勋之后,传到崇祯朝,都是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敢提枪上战场的,实在少之又少。 “哈哈魏国公后继有人呐。”崇祯大喜。 军民不睦的阴霾,一扫而空。 “徐骏达,你是魏国公之后,自然敢说真话。” “你说,将士们最关心、最害怕的是什么?” “陛下,恕末将直言,将士们最关心的,是欠饷、是赏罚不公。将士们最害怕的,还是对建奴鞑子的流言蜚语。” “都是小道消息,什么建奴鞑子有三头六臂啊、建奴鞑子刀枪不入啊、建奴鞑子有铁浮屠、建奴鞑子能召唤虎豹啊总之,他们大多没见过,所以害怕。” “不过,等鞑子来了,末将钩镰枪捅鞑子几十个窟窿,他们不会害怕了。” 崇祯轻轻一笑:“徐缺。” “臣在。” “把他三名鞑子,绑着城头游三圈、城内游三圈。” “告诉百姓们,可以辱骂、可以吐痰吐唾沫,但不可以扔石头、动拳脚。” “再告诉百姓们,日落之时,都到威远门观刑,朕要杀三名鞑子,为李宝嘉总兵、为大明将士、大明百姓报仇。” “臣遵旨。”徐缺异常兴奋,急忙带一队锦衣卫,去执行任务。 原来,这就是崇祯说的大用。 这街一游,将士、百姓就都知道建奴鞑子的模样。所有恐慌谣言,也将不攻自破。 而且,他们唾骂三名建奴。满城百姓的怒火,也将会越烧越旺。 最终,这些燃烧的怒火,都将变成杀敌的勇气,给建奴大军最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