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p>
崇祯大惊,脸色唰的一下,就吓白了。</p>
“塘报我看。”</p>
崇祯伸手去接,王承恩急忙递上唐通送来的加急塘报。</p>
崇祯展开,塘报曰:</p>
“密云总兵唐通报居庸关战事:本年十月十九日,查闯贼李岩和衮布、素巴第、硕垒三汗王,起十万蒙古骑兵,骤临城下,猛攻居庸关。末将率六千守军,严防死守,打退蒙人大规模攻城3次。军情紧急,特告部堂。”</p>
“目前,居庸关粮草充足,士兵众志成城,望陛下和部堂大人勿忧,末将当死守城池,不使蒙军前进一步。为此具本,谨具题知。”</p>
“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奉。”</p>
崇祯阅毕,心稍安。</p>
“大伴,李尚书呢?”</p>
“陛下,在乾清宫侯见。”</p>
“走,去看看。”</p>
崇祯立马穿上金黄色鱼鳞叶明甲,带着王承恩和方正化,立马冲向乾清宫。</p>
看见崇祯来,一脸惊慌的兵部尚书李邦华,带着一脸惊慌的兵部左侍郎练国事、兵部右侍郎王家彦急忙下跪,给崇祯请安。</p>
“臣拜见陛下,给陛下请安。”</p>
“都起来吧,军情要紧,无需繁文缛节。”</p>
“谢陛下圣恩。”</p>
“李尚书,怎么回事?早上塘报还说宣府、居庸关无事,晚上就猛攻居庸关。”</p>
“陛下,蒙古人都是骑兵,居庸关到宣府,也就两百多里,骑兵疾进,半天时间就到了。”</p>
“一定是那个毒士李岩,怂恿三汗王快速南下,猛攻居庸关。”</p>
“陛下,要是居庸关有失,大同、宣府、太原难保,京师,也将再次面临被围城的风险。”</p>
“这个李岩,忒狠毒,抓到他,一定千刀万剐、诛灭他九族。”</p>
李邦华越说越气愤,一个霜雪白头,在皎洁月光中摇动。</p>
“陛下,为今之际,就是要立即率大军驰援居庸关,坚决挡住蒙古十万大军。”兵部右侍郎王家彦也急忙进言。</p>
“加上王辅臣带来的部队,三千营各部还有一万八千兵马,且都是骑兵,速度快,战力强,臣请陛下,速派三千营驰援,协同唐通将军,坚决守住居庸关。”</p>
崇祯一愣,看着王家彦,不置可否。</p>
扭头看向李邦华,反问道:“李尚书,你说呢?”</p>
“陛下,军情十万火急,臣也倾向于调三千营,驰援居庸关。五军营三万兵马、神机营一万兵马、姜应奎的蓟州兵两万五千兵马,可紧随跟上。”</p>
“天津巡抚黎玉田、左都督刘文耀、保定知府何复已率各地守军进驻巩华城,大约有三万人,可紧跟杀上居庸关。”</p>
“遵化副总兵莫天邪率八千戚家军,已经赶到京师,与戚元辅、戚元弼的四千戚家军会合,已有一万二千人,也可紧随杀上。”</p>
“如此算来,陛下可率十一万五千兵马,去敌蒙古三汗王的十万大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