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先问:“慈烺,这几日,去内阁阅看奏章,可有收获?”</p>
“父皇,儿臣去内阁,只是阅看。范首辅、邱次辅会主动解释奏章处理的理由。”</p>
“有时候,他们还会问儿臣的意见。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只看不说。问的多了,儿臣一概不知,让他们去找范首辅和邱次辅。”</p>
崇祯点头赞赏:“我儿心思缜密,犹胜父皇。”</p>
“慈烺,这些时日,可曾有什么争议较大的事情?”</p>
“父皇,要说大事,就只有开放盐铁专卖、清查土地田亩两事,内阁大臣都万分忧心,担心税收不足、担心很多土地被百姓撂荒。”</p>
“看他们那么急,儿臣心里也跟着着急,但又无人请教。”</p>
崇祯一怔:“李太师呢,为何不问他?”</p>
太子朱慈烺忧心忡忡道:“父皇,儿臣问了。可是,李太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说,这是开历史之先河。弄好了,利国利民。弄不好,国将大乱。”</p>
崇祯点点头:“李尚书说的,没错。”</p>
“不过,他也多虑了。”</p>
“只要把大乱的土壤,清除掉,就无后顾之忧。”</p>
“父皇,要怎么清除呢?”太子朱慈烺还是很不大懂。</p>
崇祯点点头道:“慈烺、慈炯、慈炤,太下,是咱们朱家的太下。这天下兴盛与否,全在咱父子的肩上。”</p>
“治大国如烹小鲜,越简单、越好。朕把所有货物,变为三十税一,再无苛捐杂税。如此,贪官污吏没操作空间,百姓乐用,必定拥护皇家。”</p>
“这管理大国啊,如同弈棋,这棋盘中的每一颗子,都是为咱皇家服务的。”</p>
“不管是谁,违背了朕的目标,损害了皇家的利益,就是咱们父子的敌人。大臣、百官如此。藩王、皇亲国戚,亦是如此。”</p>
“这天下祸乱的土壤,说白了,就是两样。其中一样,是百姓。”</p>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明百姓,就是咱大明的汪洋大海。是最紧要的。”</p>
“咱大明的百姓,是最能吃苦、最能受累、最勤劳、最忍耐、最可爱的百姓,百姓所求,无非有屋住、有衣穿、有饭吃,一日三餐、吃饱穿暖。他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土地。只要有了土地,就有了希望,就不会被奸人所惑,参加叛乱。”</p>
“历代王朝灭亡,就是因为百姓的土地,被大地主收购,大部分农民成为无地者,只能租地种。既要承担赋税,又要承担高额地租。如此一来,地主得了大实惠。百姓,却得了怨恨。这所有的怨恨,都要咱皇家来背,这可不行。”</p>
“所以,朕清查田亩、没收非法之田,广设恩田、分给百姓、不许买卖,就是要消解大明百姓两百年的怨气。将他们所有的精力,都锁死在土地上,世世代代,为恩田耕种,对咱皇家感恩戴德,为咱皇家缴纳赋税。”</p>
</p>
崇祯一番谆谆教诲、深入浅出,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竟然都听得连连点头。</p>
“父皇,孩儿明白了,只要给农民永恒的土地,农民就永远跟咱皇家一条心。谁要是敢强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掩藏土地不交税,那么,他就跟咱皇家不是一条心,他就是咱皇家的敌人。”太子朱慈烺恍然大悟道。</p>
崇祯眼睛一亮,慈祥看向太子朱慈烺:“慈烺,我儿果然聪慧。你长大了,必定会成为一代明君。”</p>
“儿臣,谢父皇谬赞。”朱慈烺急忙跪拜行礼。</p>
“慈烺平身,勿须多礼。”</p>
“父皇,那另一样祸乱突然呢?”朱慈烺起身,继续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