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重围 “尼玛,真的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张鹿安忍不住骂道。 他有理由这么骂,因为刚才去中军开会,竟然没有见到全军统帅万元吉,询问了一圈以后,才明白全军上下都已经知道了张献忠率领西军即将对官军完成包围圈。 官军的士气因此跌落到谷底。 只是在这关键时刻,万元吉到底去了哪里? 与此同时,罗洪政、张载福和张奏凯也是一头雾水。 张一川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马士秀、杜应金和刘喜才三将,劫持了主帅万元吉,趁着西军刚刚完成包围圈的时候,战线还不稳固之际,向东南方向突围而出,往顺庆府跑了。 这就有点恶心人了,因为留在包围圈的六位营将中,两位是流寇投诚过来的,四位游击将军,大家谁都不服谁,这仗还怎么打? 相对来说潼川州作为省辖州,而绵阳和罗江都是府辖县,潼川游击罗洪政无论年龄还是经验方面都更加老道一点,大家于是推举罗洪政为帅,希望带领大家突围出去。 此刻的西军也没有过于强大,军内的组成兵员大部分都是新入的新兵,所以罗洪政带领大家一阵猛冲,竟然一度冲出了张献忠设定的包围圈,只是张可旺率领大军从后掩杀过来,明军顿时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 这种大兵团作战的局面也不是“战术大师”张鹿安所擅长的,明军中的绵阳游击张奏凯自告奋勇,率领所部两千人马迎击张可旺,但是张可旺在义军当中的绰号就是“一堵墙”,他的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重骑兵部队,仅仅一个照面的功夫,张奏凯本人就被斩落马下,他的部下顿时四散而逃。 最勇敢的张奏凯阵亡了,剩下的明军将领有些胆寒,开始纷纷向后边打边撤。 更为严重的问题接踵而至,西军张文秀、马武、王复臣三部已经控制了江油、绵州和罗江;西军张定国、张能奇、贺九仪三部已经控制了中江、潼川和盐亭。 如此一来留给明军的撤退通道只有梓潼一条路了,后面有张可旺率领的三万追兵,可以想象一直未曾出现的张献忠一定是埋伏在梓潼一带了。 张鹿安突然明白了兵败如山倒的感觉,原本的安庆右营单独作战的时候,大家还都能够拼死奋战,各部之间也一定会互相救援,只是这么五部明军在一块,还有一部主将阵亡的营头,大家人心惶惶地,害的安庆右营也不免慌张了起来。 张鹿安跟令狐云湘紧急磋商后,决定还是先选一块险要地带驻扎下来,好对部下进行整顿,才能慢慢恢复士气。 如果跟着明军大部队往前冲,没有人愿意带着辎重粮草的,因为那样压根跑不快,到最后全营就会特别被动,只会和其他各部官军一同陷入西军的埋伏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全军覆没。 痛定思痛后,张鹿安下令马国勇带队侦查前方适合扎营之地,马国勇很快便提供了三处地方: 梓潼县境的牛头山、卧龙山或者长卿山,牛头山地势比较有优势,但是缺点是山上没有水源;卧龙山面积较大,并且水源充沛,但是缺点是缓坡,易攻难守;长卿山就在梓潼县城对岸,两者隔着梓潼水,地理位置最好,但是问题在于这一带都是丘陵,地形非常复杂,就怕敌军有埋伏,而无法及时察觉。 张鹿安知道人生每一次选择都会造成不一样的人生,但是问题更大的是不去选择。 综合比较之下,张鹿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卿山,长卿山的东南面山脚下就是梓潼水,乘坐船只可以通过梓潼水通涪江,而涪江与长江的交叉口就是名城重庆,如果到了万一的情况发生,可以派人冲出去,告知外面官军的情况,可以更快捷地争取到外援。 张鹿安念在大家都是大明官军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选择告知了几路官军,张一川、李守信和张载福却选择了共同扎营于卧龙山和牛头山,罗洪政则是不置可否,表示更倾向于长卿山。 张鹿安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一切,也不愿意再管其他营头了,带着安庆右营就直接往长卿山插去。 只是部队刚到长卿山,还没有完全安顿好,从四周的低矮山林中,就涌出大队的蓝白主色调的西军将士,接着弓箭便像雨点一般向安庆右营射了过来。 张鹿安和令狐云湘指挥着安庆右营且战且退,逐渐占据了长卿山的主峰,安顿好伤病患者后,开始组织部队进行还击,与西军抢夺附近的低矮山丘,扩大安庆右营的阵地范围。 就在令狐云湘忙着组织反击的时候,张鹿安在山头用望远镜看到,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少,挥舞着各种不同的兵器,从四面八方涌入到长卿山的外围。 密密麻麻、永无止境一般。 张鹿安这才意识到,安庆右营已经陷入重围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