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过中(早上4点)陈景铭就醒了,今天三天朝会,需要上早朝。 陈景铭打着哈欠起床,没有惊动还睡着的云瑶。 正穿衣服衣服,云瑶也醒了过来,坐起来帮他穿衣服。 “吵醒你了?” 云瑶笑道,“没事,你上朝后我还能在睡会儿。” 陈景铭点头,“你多睡会。” 起床穿衣梳洗过后,谷雨端来馄饨,陈景铭吃了一碗,时间已经不早了。 太叔琰,孟远舟,四个侍卫都准备好了。 陈景铭坐马车往皇宫赶去。 大齐上朝一般都是三天一次小朝会,初一十五大朝会。 小朝会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公侯伯都不用来。 再有三天就是初一了,到时候又是一场大朝会,陈景铭第一次上朝,不知道是啥模样。 听他爹说,人很多,乌泱泱的把天阳宫都给站满了。 陈景铭到了宫门口,找到五品官队列。 五品以下官有没有上朝的? 有。 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六品或者七品的小官,这个小官的职责跟御史很像,官不大,话语权挺大。 就像给事中,就是给官员找事的,是每个部门的舌头。 陈景铭走到百官之后,看着眼前还没打开的宫门,同大家一起等着上朝。 还好他家离皇宫不是很远,这一大早的,除了上早朝的人,路上基本没人,走的快。 陈景铭过于年轻,身穿五品文官服,招来许多打量目光。 卢知府看到陈景铭,觉得眼熟,仔细辨认后,这不是新贵陈伯爷次子嘛! 辰时,宫门打开,百官排队进宫。 太叔琰拿出太子给的牌子,给侍卫查看后,跟在官员后进了皇宫。 天阳宫大门敞开,殿内灯火通明,丹壁上,小太监金鞭三甩过后,司仪太监高喊,百官早朝。” 陈景铭跟着人往里走,一路上也有相熟官员悄声低语,到了大殿门口,全都安静下来,走进大殿。 陈景铭站的位子已经是靠近门口了,除了几个纠正百官的七品小御史,就是几个给事中。 “皇上驾到。” 百官弯腰行礼,“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启一身黑龙袍头戴冕旒,神色严肃,不怒自威。 陈景铭暗暗心惊,这跟他平时见到的皇上差别大了去了。 这才是能够震慑百官的帝王。 魏启平静道,“众卿免礼。” 双喜上前,“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太仆寺少卿上奏,基本就是说的各地马匹饲养一事。 陈景铭听得微微摇头,没有河套地区,这些水草肥美的地方养马,让农户养马,就跟宋朝似的,养得马总是少的可怜。 还是要把河套地区收回来,还有安东等地,长城以外才是天然牧场。 司农寺上奏关于春耕事宜。 太府寺…… 刑部上奏…… ……… 陈景铭一早上光在那记人了。 三公九卿,大家都知道,具体的一般人不清楚。 朝中除了六部,就是九卿了,大家都知道大理寺卿。 其它八个是,宗正寺,太仆寺,司农寺,太常寺,卫蔚寺,光禄寺,鸿胪寺,太府寺。 还有守卫京城的武将系统就不说了,太多了。 翰林院掌院启奏,“关于修着承典籍一事,这件事非同小可,至于人手,臣以为应该………” 一个乌泱泱的早朝过去了,陈景铭刚开始还好,后来就不行了,听着听着就开始打哈欠。 还只能偷偷的,让御史看到了,就给你记小本本上。 以前听说汉人朝堂非常民主,经常是为了一件事争吵是常态,有时候还会上演群殴戏码。 反正今天没打。 他也没事,就认真听着就是。 下朝后陈景铭去玉堂殿上职,这里是皇帝高级秘书处,帮着皇帝处理一些事务,还有书写圣旨等等。 还有一个地方是进奏院,是收奏折的。 陈景铭去见了自己的上职的地方,玉堂殿。 陈景铭走进去,迎面走来一个文吏,是在玉堂殿里做杂活的。 “这位大人眼生,可是新过来新科状元陈大人?” 陈景铭点头道,“正是。” 那人笑道,“见过陈大人。” 陈景铭往大殿内走去,去找中书舍人办事处。 玉堂殿中书舍人就他一个。 陈景铭转念一想翰林院还有待诏呢,不会是没地方给他升官,故意封了他一个中书舍人吧? 没等胡思乱想出个结果,一个小黄门就找了过来。 “陈大人,皇上找您呢!” 陈景铭跟着小黄门离去,玉堂殿里伸出几个头来,眯着眼看走远的陈景铭。 “陈大人真是圣宠正浓,刚下朝就被接走了。” 陈景铭不知道皇上找他干嘛,跟着小太监走进御书房。 里头站着好几位大臣,还有司空震这位平藩大元帅。 陈景铭站在一旁听人商议政事。 听了一会儿,原来是因为粮草的事在争议。 京城不可能一下子就准备出那么多粮草,只能准备出一半,以后再陆续的给边关送去。 司空震不干,“粮草准备不足,那仗怎么打,万一你们送粮迟了,将士们岂不是要饿肚子,” 谢怀君也没有办法,“现在刚过正月,江南粮食还没运来,户部也是有心无力,京城周边没那么多粮食。” 户部真发愁。 魏启听了一会儿,突然问陈景铭,“景铭你怎么看待粮草一事?” 陈景铭有些意外,再一想中书舍人有听政,解惑,还有给皇帝出主意的职责,也就不纠结了。 陈景铭看了户部官员,又看司空震有些恼怒的脸色。 陈景铭道,“皇上,臣想知道,户部粮草不足,那,买粮食的银子可有?” 谢怀君看皇上问外孙女婿,有些替陈景铭担心,知道他得圣宠,就怕他年轻,胡言乱语。 听陈景铭询问,户部左侍郎道道,“卖粮食银子有的,就是一时间买不到这么多粮食。” 陈景铭点头,十万大军就得一千多万斤粮食,加上后勤送粮草的人,真不好弄。 陈景铭想了想道,“晋地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应该有,况且晋地多商户,粮商也不少,户部可以派官员去晋地够粮,只要粮食能够接续上,户部再从外地调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