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大元帅,眼下南直隶的流寇主要有三股,分别是颍州的草上飞,庐州的宋老三,和滁州的闯塌天。</p>
三股流寇中,以宋老三势最大,已然纠集流寇上万。</p>
不过迫于大元帅威名以及黄总兵的压力,三股流寇尽皆已经逃窜至安庆府。</p>
但具体所在位置,卑职倒是不知道了。”郭受齐如实道。</p>
张世康闻言皱了皱眉头看向田镜文。</p>
“田管事,着人去去寻这三伙流寇,告诉他们,就说本帅给他们两个选择。</p>
其一,就地归降,不罪,各自归乡,分配田亩。</p>
倘若不从,灰飞烟灭。”</p>
如果不是这次的国策,可以想见,这些流寇好好行事,未必没有光明的未来,也未必不能像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那样,在史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p>
可是,他们实在是选错了时机,或者说,生不逢时。</p>
几道诏令下来,朝廷收回天下土地,重新分配的诏令已经在逐渐传开,这对于流寇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p>
但凡脑子没毛病的人,绝不会再跟着他们把脑袋挂裤腰带上造反,此乃民心所向。</p>
张世康也能猜出来,何以这伙贼寇都聚拢在安庆,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自湖广入蜀地。</p>
毕竟如今流寇硕果仅存的,便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入了四川,投靠这两位中的其中之一,保不准日后便有一番造化,最起码短时间内有条活路。</p>
奈何这条路被扼守湖广与蜀地的秦良玉给卡死了,曹变蛟又率兵驻承天府,除非蜀地有变,这群人根本没那个胆子跟曹变蛟硬碰硬。</p>
至于其二嘛,当然便是渡江投奔徐弘基他们,而且也是可能性最大的。</p>
张世康可不相信这群流寇背后没有江南士绅的支持。</p>
“卑职领命!”田镜文起身拱手道。</p>
吩咐完此事后,张世康又问道:</p>
“渡江船只召集到多少条了?”</p>
相比于这群流寇,张世康最发愁的或许与这群流寇差不多,那便是如何渡江。</p>
长江自古以来便是天堑,这时候可不是后世,几条长江大桥贯通南北,也没有水库调节长江水流量。</p>
作为南方割据政权的屏障,长江最宽处达十数里,最窄处也有一里宽,而且此时正值盛夏,各地降水加上冰雪融水,导致长江流量激增,更增加了渡江的难度。</p>
徐弘基、张慎言等人虽然放弃了淮河流域,但却在长江重要渡口严防死守,尤其是那几个相对窄些、容易渡江的地方。</p>
但这还不是最令张世康发愁的,毕竟长江那么长,徐弘基不可能在整条长江都布防。</p>
最发愁的是,渡江需要船,尤其要运数万大军渡江,就需要更多的船。</p>
问题就在这里,他没船。</p>
大明虽有市舶司,更有数量颇巨的漕船通航南北,可大明的漕运一直都是南京六部掌控的。</p>
毕竟漕运最主要的职责,便是将江南的米粮、丝绸、瓷器等运往北方,这也是南京一整套班底唯一实控的职权。</p>
当然,也算得上造反团伙儿的重要依仗。</p>
见张世康询问,田镜文一时有些欲言又止的,他知道张世康眼里揉不得沙子,当即眉头一皱跪倒在地道:</p>
“大帅恕罪,本来已经征集了八十多艘大小船只,但……途经大江丹徒段时,船队遭遇反贼袭击,有五十多艘尽皆被反贼的船只击沉或俘获。</p>
余下三十条只得暂时停靠在扬州府瓜洲渡,请大帅责罚!”田镜文说罢,将头埋得很低。</p>
张世康听完心里虽没有多少波澜,但还是故作不愉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