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啊,朕经过这次生死一刻,明白了很多事情……朕,之前是不是太优柔寡断了,跟朕的皇爷爷一样,做了事情,还不想承认,想让官员们承担,想让你承担,这样一比,我与皇爷爷都比不上父皇,他可不在乎一点虚名,倒是坦坦荡荡,朕啊,一直想学的就是皇爷爷,因为他的帝王心术博大精深,可此时,朕倒是觉得,做一个有帝王心术,但也坦坦荡荡的天子,也是不错的。”</p>
张居正听着朱翊钧的话,叹了口气:“陛下受惊了,有此感悟,倒也不必,帝王,有帝王之道。”</p>
朱翊钧听完张居正的话,笑了笑,而后转身继续向前走,张居正又缓步跟上。</p>
气氛在这个时候,变得很微妙。</p>
朱翊钧掏了“心窝子”说的话,张居正也回答了,别多想,只要你保持现在的治国热情,甩甩锅,很正常,不要有心理负担。</p>
“这次,遇刺,朕啊,不得详细调查一番,张师傅觉得,会是谁主使呢。”</p>
“陛下,臣不知。”</p>
“朕啊,觉得此次行刺,是有着藩王的身影……张师傅觉得呢?”朱翊钧笑着说道,而后转头看向张居正。</p>
明朝藩王王府中的太监部分是由皇宫调拨的。</p>
大明朝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的龙子龙孙们地位较高,为显示皇室的恩宠以及便于管理王府事务等诸多原因。</p>
朝廷会从宫中派出太监到王府服务。</p>
这些太监带着宫中的规矩和经验,可以协助藩王处理府内事务,同时也起到监督藩王的作用,防止他们有逾矩行为。</p>
不过,到了此时,藩王也可以自己招募一些太监。</p>
这是藩王制度的演变和朝廷对藩王管控的放松导致的。</p>
宫里面的太监行刺,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流通比较大的宗室。</p>
朱翊钧此次说起是藩王主谋,也不是无的放矢。</p>
既得利益者,嫌疑最大。</p>
朱翊钧还未大婚,也无子嗣,他要是真的死在了这次事件中,朝廷就必须从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后代子孙中,重新选择一名天子。</p>
“陛下,现在新政推行,若是对宗室有了动作,只怕,会对新政有所不利啊,陛下能够看出我大明朝的另外一桩顽疾,并且有勇气对顽疾动手,臣敬佩不已,可陛下,事情,还是要缓缓图之。”张居正缓声说道。</p>
张居正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此时考虑的最多的还是得失,实际上,大明朝的财政早就负担不起宗藩了,很多亲王的工资不能按时按量发放,更不用说郡王,镇国将军之列的旁支宗室了,这也成了惯例……</p>
朝廷欠账,只能任由宗藩自己搞钱,他们在地方上享受特权,兼并田地也是默许的。</p>
朱翊钧缓缓开口:“张师傅,朕思忖良久,这藩王制度积弊已久。他们在地方上兼并土地、鱼肉百姓,徒耗国家财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朕欲削减藩王俸禄,令其不能肆意挥霍,朕一年常服不过十二套,每日饭食,也只有三菜一汤,不敢浪费,朕过的是节俭的日子,想来,我大明朝的宗藩,也能过一些苦日子。”</p>
这个时候,朱翊钧跟张居正的对话已经满口不提刺杀案了。</p>
刺杀案只是个下手的由头,到底是不是宗藩主使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嫌疑。</p>
张居正神色一凛:“陛下,此举必将触动藩王利益,他们定会极力反对,朝中风波恐难平息。藩王们在各地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其势力不可小觑。一旦有所动作,他们或会勾结地方官员,或煽动宗亲闹事,甚至可能引发叛乱……臣还是那句话,缓缓图之……”</p>
张居正个激进派,改革派,在这个时候,多少有些保守了。</p>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