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近来连续迎来了三波客人。 第一波客人,是名满天下的神医扁鹊秦越人,以及他的弟子们一行。 扁鹊秦越人,自从在襄城与俱酒一别,持续云游天下,治病救人。 在这一过程中,扁鹊充分见证了俱酒提供的“酒之精华”,在外科治疗上卓越的效果。 过去,经常一个小伤口就导致病人抽搐痉挛,不省人事,最后一命呜呼。 自从使用了俱酒的“酒之精”之后,扁鹊的外科治愈率有了极大提高,更使扁鹊“神医”的光环熠熠生辉。 但是,“酒之精”终有用完的一天,当扁鹊用完最后一滴“酒之精”之后,他的外科治愈率就开始出现断崖式的下降,甚至累损到了“神医”的名头。 正所谓,当初有多风光,今日就有多狼狈。 于是扁鹊暂时放弃了“天下无疾”的远大理想,不远数千里,一路来到了南郑。 俱酒听闻是神医扁鹊前来,高兴得倒屣相迎:“秦神医,想煞俱酒了!” 扁鹊上下打量了一番俱酒,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襄城君身体恢复之快,超出越人之预期,甚至还更加强健了三分,是何道理?” 扁鹊还是习惯称俱酒为襄城君,俱酒也不便纠正,只是打着哈哈将扁鹊往厅内请。 俱酒对扁鹊那是真的企盼,不是装出来的。 下一步就要进行进军巴蜀了,战争哪有不受伤、不死人的?没有好一点的随军医官,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俱酒知道扁鹊好酒,立即命人将窖藏的陈酒端上来两坛,亲自启了泥封,用青铜酒杓轻轻将酒提起,倒入盏中,一时间酒色淋漓,酒花四溢,酒香弥漫、酒酽花浓。 扁鹊端起酒盏,狠狠地吸了两鼻子,然后恋恋不舍地放了下来,很是遗憾地不住摇头。 俱酒端着酒盏正欲敬酒,却见扁鹊将酒盏放下,不知何故,仍然举盏相邀:“秦神医,请满饮此盏,聊谢神医对俱酒的救命之恩。” 扁鹊使劲咽了两口口水道:“襄城君……” 俱酒不得不开言纠正:“秦神医,俱酒已辞去韩职,如此称谓,休要再提。先生对俱酒有救命之恩,不妨以名唤某。” 扁鹊哪里肯听,不过他也搞不清俱酒目前的身份究竟该如何称呼,便开言道:“既如此,越人便以公子相称。” 叫公子的一般都是自己人,俱酒乐得扁鹊如此称呼,便不再坚持。 扁鹊道:“公子呵,非是越人不愿饮用,只是此物,实乃活命之琼浆,救人之仙药,越人不敢暴殄天物啊!” 俱酒听了哈哈大笑,原来扁鹊是心疼这些高度酒喝进肚里,实在是太浪费了。 扁鹊紧接着拱手道:“公子,越人有一心愿——天下无疾!” 俱酒听闻肃然起敬,面对这位千古大医,再想想自己的那些不入流的小九九,不禁自愧不如。 他正襟危坐,毕恭毕敬地向着扁鹊遥遥一拜:“先生大爱!” 扁鹊一边还礼,一边意味深长地说道:“然此愿欲偿,非得公子帮忙不可啊!” 俱酒正色道:“俱酒敢不从命!不过不知神医所指者何?” 扁鹊端起酒盏,指着其中清冽可见、晶莹秀澈的酒液道:“酒之精华!” 俱酒闻听不禁哑然失笑,看来秦神医是尝到了酒精消毒的甜头了啊。 俱酒对扁鹊道:“神医爱民之心,天地为之动容,神医欲用此物来救天下万民,俱酒鼎力支持,别无二话!” 扁鹊也感动了,要知道在战国年代,许多技艺都是不传之秘,并不会堂而皇之地拿来示人。 扁鹊是有一颗“天下无疾”的高尚心灵,但他不能苛求所有人都和他一样,但这样崇高的事业,人家俱酒公子二话不说,立马表态支持,能不感动吗? 拿了人家独家研制的秘密仙药,怎么能好意思白用呢?扁鹊拱手道:“公子,扁鹊身无长物,不知如何报答公子大恩?” 俱酒摸了摸下巴上刚刚长出来的一层淡淡的绒毛,略一思忖:“这个嘛……” 扁鹊还以为俱酒心有顾虑,于是高声道:“公子但讲无妨!” 俱酒道:“俱酒所思,天下之大,凭秦先生一己之力,欲达‘天下无疾’之至高境界,殊为不易!” 扁鹊闻言也是一声叹息,果然啊,自己的理想虽然很丰满,但战国这个大争之世的现实却很骨感。 别提什么“天下无疾”了,就是天下诸侯少征战一点,天下的伤残也会少很多。 俱酒继续道:“先生贵为神医,可以医得凡人之疾,却医不了天下之疾啊!” 扁鹊若有所思,拱手问道:“敢问天下何疾?如何医之?” 俱酒:“天下之疾者,诸侯纷争,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此疾先生可能医否?” 扁鹊喟然长叹:“越人无能,安能医之?公子教我!” 俱酒道:“诸侯不死,灾病不止。天下尚同,可疗顽疾!” 扁鹊动容道:“尚同?公子之志,在乎天下?” 俱酒道:“先生大爱,医人之疾;俱酒不才,愿医天下!某与先生之愿相同,唯愿天下无疾,人间无病!” 扁鹊立即起身避席,对着俱酒深深一揖:“越人替天下苍生,多谢公子!” 俱酒也起身走近扁鹊,双手相扶道:“先生不必如此,俱酒还需先生成全。” 扁鹊道:“越人愿听公子差遣。” 俱酒道:“秦先生,天下要医,百姓亦要医。先生虽医术高明,然天下之大,能医几人?” “俱酒观先生之徒,不过十数人,纵然皆为良医,如何医得尽天下汹汹?” 扁鹊神色严肃地道:“公子教我!” 俱酒道:“如今南郑之地,政修人和、物阜民丰,超然世外,别有天地。” “俱酒欲兴办一所医学院,择有才之士而贮之,以先生平生绝学,倾囊相授。” “一人学成,可教十人;十人学成,可教百人;百人学成,可教千人;千人学成,可教万人!” “如此,先生之学,既能流芳百世,更可活人无数,岂不懿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