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p>
引导向吉利,没有灾难。有诚意则有利于祭祀。</p>
禴,是远古君王行使的一种祭礼。在周代,一年四祭各有各的名字,其中春祭曰祠,夏祭曰禴,秋祭曰尝,冬祭曰烝。</p>
君王举行祭礼,必然要虔诚礼敬。至于祭品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p>
国家财政富足的时候,上三牲九牢之大礼固然很好。国用不足的时候,祭礼微薄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心意虔诚,事物便会朝好的方向发展。</p>
比如春秋楚国,立国之初国家贫弱,穷到只能到邻国偷牛来举行祭祀。经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楚国最终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大国,位居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行列。</p>
宋金之间的关系一向时好时坏,难以琢磨。原因主要在于南宋积贫积弱,在金人眼中就是一颗好捏的软柿子。</p>
宋宁宗当然不希望自己是颗软柿子。他对南宋所处的屈辱地位深表不满,与祖父宋孝宗一样试图北伐中原,光复大宋。因此他起用主战派大臣韩侂(tuo)胄,主张对金国采取强硬措施。</p>
韩侂胄(1152年11月—1207年11月)是宋宁宗的从龙重臣,但他的升迁之路绝不平坦。</p>
他采取的仕进策略是坚定地、持续地推崇岳飞而贬斥秦桧,通过打击投降妥协势力,起用主战派人士,使朝野上下抗金热情高涨,从而为自己的步步高升铺好道路。</p>
这便是韩侂胄的引吉无咎之道。</p>
韩侂胄仕途上最大的两个拦路虎,一个是同为从龙之臣的赵宋宗族赵汝愚,时任右丞相,以独相身份执掌朝政。</p>
另一个是清议领袖朱熹,他利用皇帝侍讲的身份,多次进言攻击身为外戚的韩侂胄,建议为防外戚专权而不用韩侂胄。</p>
韩侂胄并没有正面与朝堂百官领袖赵汝愚和天下意见领袖朱熹硬刚,而是不动声色地推荐多位亲信入台谏,通过控制言路来制衡赵汝愚。</p>
不久,台谏言官上疏弹劾赵汝愚以宗室身份出任宰相,不利社稷安定。宋宁宗批示“可”,将赵汝愚罢相外放。</p>
韩侂胄升任为保宁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他继续利用台谏特权,劝谏宋宁宗禁止道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禁止他们参加科举,担任官职。宋宁宗再次批示“可”,于是掀起庆元党禁。</p>
理学被定为伪学后,言官继续向赵汝愚发难,弹劾他“倡引伪徒,图为不轨”,放任伪学泛滥,图谋不轨。宋宁宗叒次批示“可”,赵汝愚被贬至永州,途经衡州(今湖南衡阳)时受衡州守臣侮辱,暴病而死。</p>
不久,韩侂胄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而言官们纷纷攻击理学,并弹劾朱熹十桩大罪。宋宁宗叕次批示“可”,朱熹被削职为民。</p>
公元1197年,朝散大夫刘三杰服丧期满,入朝觐见皇帝,奏称当今天下有边境之忧,亦有伪学之忧,断言前日之伪学,现在已演变成了逆党。宋宁宗第n次批示“可”,于是下诏严禁理学,并从其所奏订立《伪学逆党籍》,将赵汝愚、留正、朱熹等五十九人列为逆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