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大吉,无咎。</p>
非常吉利,没有灾难。</p>
劈头四个字,大吉,无咎。</p>
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为什么就劈头四个字,大吉,无咎了呢?</p>
而且既然已经大吉,为什么还要加无咎两个字,这不重复了吗?</p>
我们通常将“无咎”解释为:没有灾难,这是对结果和过程的判定。</p>
但无咎还有另外一重意思:没有过失,这是对原因和做法的要求。</p>
因为无咎,所以大吉,这四个字,不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p>
这么理解就通顺多了。</p>
我们读易经,不能死板地读,教条地读。</p>
在易经成书的时期,我国的文字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p>
就像三四岁的孩子,会说很多话了,但词汇量远远不够,对语法的概念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说的话经常颠三倒四,而且有时候用词也非常有意思,就算是亲生父母,如果不认真核计核计,搞不懂他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p>
上古经典书籍为什么显得如此奇妙,原因就在这里。</p>
语境不通,词语艰涩难懂,富有挑战性;辞约而意丰,因为话少,便显得含义深远广大,富有想象力。</p>
经过无数代人的注释和再解读,一本薄薄的经典延伸出厚厚的内容,汗牛充栋。于是只需读懂一本,便可称博学鸿儒,学富五车。</p>
南宋已经衰微,但对于宋宁宗来说,只需小心谨慎不犯大错,便是大吉大利。而对于权相史弥远来说,只需抱紧金国大腿,同时不让政敌抓住把柄,他便可以光宗耀祖,喜得善终。</p>
但宋宁宗有一个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大问题:后继无人。</p>
他的问题与宋高宗略有不同,宋高宗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才导致膝下无子。宋宁宗却足足生了九个儿子,只是全部夭折。</p>
当然,原因虽然不同,结果却是一样。宋宁宗一样,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寻找接班人。</p>
公元1198年,他收养宋太祖后裔、六岁的赵与愿为子,赐名日询。但宋宁宗身体虽弱,命却很硬,命里克子。赵询活到二十九岁,病死了。</p>
公元1221年,宋宁宗选择宗室子弟赵竑(hong)为接班人。他对史弥远专权极度不满,一度指着地图上的海南岛,发誓今后如果得志,就要把史弥远发配琼州。</p>
他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结果很难大吉。</p>
史弥远耳目众多,很快获知这个消息,从此开始不断向宋宁宗嘀咕赵竑的不是。眼见宋宁宗无动于衷,他再次联合杨皇后玩起了矫诏这套老把戏。</p>
矫诏本是欺君大罪,但史弥远把事做得无懈可击。</p>
公元1223年,史弥远收买了一个名叫郑清之的九品小官,将其升为太学博士,安排为赵贵诚的老师。</p>
从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着闲手,史弥远开始布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