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p>
鸿雁离开陆地,落在树上。它如果找到一根平整的树枝用来筑巢安身,有了栖身之所,不会有大的灾祸。</p>
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居高位而自安,不骄不躁,行事平稳,则能很快找正自己的位置,无咎。</p>
西厂的首任统领是汪直。他也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被俘虏后净身成为太监,因为聪明伶俐而渐得宠信,成为万贵妃的近侍。</p>
他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但他的为害远远不及其他三人,而且工作作风也大为不同。他极为敬重那些耿介忠直之人。</p>
云南巡抚杨继宗进京觐见时,没有去拜见汪直。后来明宪宗问汪直:“来朝觐见的官员中谁最廉洁?”汪直说唯杨继宗一人而已。</p>
又有一次,汪直出巡宣府,一众官员卑躬屈膝迎接。只有巡抚宣府都御史秦纮不卑不亢,还上奏弹劾汪直作威作福,骚扰百姓。汪直回京之后,向明宪宗连连称赞秦纮廉洁,且有才干。明宪宗把秦纮写的奏章拿给他看,汪直跪拜在地,承认自己确有罪过,且依然称赞秦纮贤能。</p>
顺天巡抚汪霖严格按章办事,有关汪直的事情也从不特事特办。汪直最开始非常不高兴,但见汪霖始终如一,反而对他刮目相看。</p>
他不仅看重忠直官员,而且奉旨巡边数年,表现出不错的军事才能,对稳定边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p>
公元1478年,汪直奏请武举也要开科,一如文举采取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科考的办法。</p>
中国古代的武举考试始于武周时期。</p>
公元702年,武则天下诏开设武举。第一次武举考试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科目。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p>
此后每年与明经进士一同考试,成为常科。大名鼎鼎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即是武举出身。</p>
宋代将武举纳入科举体系,并且完善了武举制度。规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这意味着宋代的武举考试不能只考武力,还要考问兵法。武举历史上首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期,名叫薛奕,后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战死。</p>
武举的兴盛是或与汪直有关。</p>
明朝武举始于朱元璋洪武年间,考察准则与宋朝略有不同,“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武举人如果在笔试对策中不及格,就没资格参加武试。</p>
然而明初的军职多为世袭和军功提拔而得,武举选将只是一个补充,所以武举考试制度迟迟没有定下来,直到汪直提出建议。这种考试制度从此代代相承,直至明朝灭亡。</p>
万历年间,武举考试曾有过一次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改革论争。当时,有朝臣提出设立“将材武科”,除考试马步武艺以外,还设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考项和天文、地理等考项。</p>
这个提议若被朝廷采纳,中国的火器发展以及天文地理学说或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几百年后面对西方列强时将是另外一番模样。</p>
崇祯年间,崇祯帝因为怀疑有人作弊,在武举复试后亲自调阅前三十名试卷,钦定能挥舞百斤大刀的王来聘为武状元,授副总兵之职。王来聘成为殿试获得武状元的第一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