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分钟前。</p>
既然清楚在练习曲硬碰硬打不过姜笙,李安就没必要在激流的气氛营造上再多费心思。</p>
紧跟在姜笙后面出场无论看似还是实际,对他都是不利的,但凡事总还是有两面性。</p>
想想如果他和姜笙调换顺序,他,那么姜笙随后上场以更彭拜的激流向评委展示。</p>
结果又如何。</p>
所以往好处想,李安还有后发制人的余地。</p>
只要激流和对方打平,那么他后手的暴风雨就有了完整的发挥余地。</p>
姜笙的激流听起来虽给人一种一路到底的英雄性做派,但并非完美无瑕。</p>
一半清晰一半浑浊的音响效果就是她美中不足的地方。</p>
既然你不能完全清晰地将音乐线条细致呈现,那么我来。</p>
李安采用了一种最直接最天然的表达方式,在既定的速度框架中,只用手指演按照节奏清晰的演奏出每一个音符。</p>
在演奏一开始他便放弃该首作品在情绪感染力上的天然优势,冷静的处理每一条旋律线,力求达到落指清晰、发音有力、层次分明。</p>
演奏完经过临时设计的25小节至33小节,从现场的自我听感来说,他觉整个段落呈现的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p>
剩下的就交给评委了。</p>
他将要继续的就是沿着这种处理方式将整首作品完整留在他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艰难的、依次在琴键上按下他脑海中所幻想出来的每一个音响效果。</p>
评委席,刘姓男评委敲打桌面的右手食指忽然停在了半空中。</p>
在看演奏者的表情,他神色微微一变,他看见了一种在苦难中挣扎的决然。</p>
听起来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属六和弦吗?</p>
-</p>
贝多芬开篇的属六和弦进行了各种解读。</p>
众说纷纭。</p>
或许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些应证,这首作品的确如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一样,值得被深入研究讨论。</p>
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的演奏者或许都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暴风雨。</p>
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实地的在钢琴上去演绎这部作品。</p>
任何一项钢琴比赛都不会考察选手如何写一篇关于作品的小作文。</p>
如果说练习曲考察的是选手的手指基本功,那么奏鸣曲考察的就是选手对于一部多乐章结构缜密的钢琴作品会有怎样的驾驭以及诠释能力。</p>
奏鸣曲式的结构展开可以粗略的依次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p>
也就是当一个演奏者从弹响一部奏鸣曲的的结束之后,音乐迎来了。</p>
至此老汤才跟着钢琴前的66号选手一同松了口气。</p>
比赛这么搞不是作弊嘛。</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还没轮到他上场,他就已经被卸掉了一大波情绪。</p>
还好一开始的大三和弦帮人舒缓了一番情绪,似乎也定义了这个乐章的基调。</p>
看着钢琴前的身影肢体动作变得柔和起来,老汤自然而然的觉得接下来是、也应该是一个浪漫恬静的乐章。</p>
黑白镶嵌的方寸间,十根手指像是滑过情人肌肤那般温柔,琶音和弦充斥着令人如痴如醉的甜美。</p>
浪漫的氛围感给人以浓浓的诗情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