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积的智慧是可以解决局部问题,但是要整齐划一,就必须承受繁文缛节,不违背法与道才规范,无以规矩不成方圆。</p>
无所为时,内心记住了无所为,实为有为,若忘记无所为,实为无所为,故无所为无所不为。</p>
“故曰:上德无所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p>
人的行为举止为什没要有法呢?这就是破窗效应吧!</p>
“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p>
礼是内心情感的表露,文彩是内在与本质的修饰。君子只要内不要外,但是我认为还是失去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p>
“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随候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p>
事物不能同时旺盛,表面太盛,内心则未必盛。</p>
君子在不必要的地方不需要明察,甚至可以很傻,外面有一头牛在叫,你就要通神去算牛是什么样子的?不入派一个三岁小孩去看完告诉自己,何必自己劳心费神呢?</p>
其实感觉自己在逐渐变好,但是不能穷尽,我认为这个状态是最好的,不失去自己的憎恶,不同流合污,亦不去说三道四,磨磨唧唧,这就是最佳的状态了,自己再也不要自我折磨了。</p>
韩非也强调了这个:“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p>
一般人是多的,圣人是少的,以少胜多是不可能的,于是我,要自修,内修,以不争不辩为常,才能不迷不败。</p>
做人要吝啬,吝啬于动用自己的智谋,所以做事情不能事无巨细,吝啬于不让eo耗费自己的精力,要归于平静。</p>
若能胜于外,必先胜于己。</p>
看来我还是对理论更能接受一些,但是某些东西落到实处还是不行。</p>
读书就像是往自己的肚子里装石头,读经典就是放大石头,其他的知识(两个音强读,区别于知识)是细沙溜溜缝。所以前期不厌粗略,后期不厌精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