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隐公对郑庄公是非常感激的,他还特别惊讶于郑国的战斗力。这一次名义上是郑鲁齐三国联军讨伐宋、卫、蔡、郕四国联军,其实主要出力的是郑军。</p>
郑军在老桃一地中大败宋军,鲁、齐两国军队借着宋军败退而轻易攻取三邑。</p>
此前,郑国还战胜了强大的北戎武装,据说是令这支南侵的北戎武装全军覆没。</p>
鲁军、齐军在这次讨伐宋国的战役撤军后,令鲁隐公没想到的是,宋卫联军趁郑军在宋国之际,合力攻击郑国都城新郑,但根本没得手,郑军又取得了新郑保卫战的胜利。</p>
郑军却借着宋、卫联军撤军之机,在戴国搞了一出突袭,不但全线击溃了宋、卫、郕三国联军,还一举灭了戴国,全并其国土于郑国!</p>
郑国如此横冲直撞,有一个邻国看不下去了,那便是息国。</p>
息国国君派人严厉批评了郑庄公,但郑庄公根本鸟也不鸟他。</p>
息国火大了,居然直接出兵讨伐郑国。郑庄公二话不说,在郑国的竟地狠狠教训了一把息国,史料记载是息国大败而归!</p>
很显然,息国这一次是因宋国之请教训郑国,结果自己没教训得了郑国,反而是被郑国狠狠教训了一把。</p>
郑庄公当然知道这又是宋国搞得鬼,干脆在当年的10月14日再次联合了虢国,大举进攻宋国,把宋国打了个满地找牙。</p>
这个郑伯,实在太厉害了,百战百胜,中原诸侯,谁还敢捋郑国虎须?</p>
鲁隐公对自己很满意,能够参与郑齐鲁三国同盟,自己已经为即将弱冠成人的公子允亲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p>
是的,到公元前712年,公子允应该年满20岁了,自己执政鲁国也长达11年,比先祖周公旦摄政称大周王朝的王多了足足4年,这已经需要自己去太庙好好向先祖解释解释了。</p>
鲁隐公回顾着自己的执政经历,非常欣慰。</p>
寡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鲁国的未来,就交给兄弟公子允吧。</p>
不但鲁隐公很满意,连公子翚也非常佩服这位摄政国君的能力。别看这位摄政国君给人忠厚老实的外表,总是那么小心谨慎的样子,但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国君。</p>
鲁国,就应该让他这样的人当国君。</p>
但是,鲁隐公已经准备还政公子允了,公子翚也没有办法。</p>
此时的公子翬是鲁国上卿,已经完全取得了鲁隐公的信任。这一次参加郑齐鲁联军讨伐宋国,虽说是鲁隐公亲征,但在战场上帅鲁军拼杀的,主要还是公子翚。</p>
鲁国在这次三国伐宋之战中获得了大把的利益,公子翚满以为自己这一次应该会得到重大封赏,如他就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被提拔为鲁国太宰。</p>
这个职位,他盯了很多年了,自己虽然得到了摄政国君的信任,但一直未被任命。</p>
现在,摄政国君准备还政了,自己的这些功劳,都是在摄政国君时立下的,一旦新君即位,自己岂不是白忙乎了?</p>
公子翚非常郁闷,他决定向鲁隐公提出这个要求。</p>
公元前712年11月初,公子翚求见鲁隐公,道:“主公,臣非常感激主公对臣的信任,这些年来,臣追随主公,也立了不少功劳。臣今日斗胆求见主公,就是希望主公能够任命臣为太宰。”</p>
鲁隐公赞许地看了看公子翚,这位叔叔是一位干才,至少在战场上是一员勇武的将军,就是性格急了点,好大喜功,贪财贪位。</p>
也亏得自己,以柔克刚,终于将一开始这位桀骜不驯的叔叔给收服了,从此真正听命于自己,不再胡作非为。</p>
按理,自己应该提拔他,这次伐宋,公子翚是立了大功的。但鲁隐公想了想,他决定为公子允做最后一件事。</p>
有的人,如果是在公子允亲政后得到提拔,那一定会对公子允感恩戴德,忠心耿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