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虽然鲁国在长勺战胜了齐国,但那是保家卫国的一场战役,鲁国并未获得一分土地。 国土面积是成就霸业的基本条件,长勺之战战胜了强大齐国的鲁庄公有意争霸。</p>
那就需要土地,也需要更多的诸侯来归附。</p>
去哪里要呢?</p>
正在此时,宿国来使。</p>
宿国,风姓,是大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武王出于对伏羲氏的尊敬,封其后裔于宿,即今山东省东平县宿城镇。</p>
此时的宿国,是一个男爵级别的小小诸侯,宋国的附庸。</p>
周武王是尊重伏羲氏的,但宋国人却貌似不怎么尊重。</p>
因为一直以来,宋国将宿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时不时摆着一张宗主国的脸谱,对宿国多次盘剥,令宿国又怕又恨。</p>
但国家实力摆在那里,宿国又能怎么办?</p>
在宿国人眼里,唯有象鲁国这样的大周王朝宗邦诸侯,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p>
这一次,宿国听闻强大的齐国居然被鲁国打得大败,顿时热血了起来:</p>
做你宋国的小弟,从来没得到半毛钱的好处。咱宿国与鲁国接壤,干脆就表示直接依附鲁国,做鲁国附庸得了。</p>
鲁庄公哪曾想到天上会掉下这么香的一块馅饼?他想也不想,一把就接住了。</p>
鲁庄公立即吩咐,善待宿国来使,准备与宿国订立盟约!</p>
对宿国的小动作,不,这也算是大动作了,宋国人能放任其胡来么?</p>
不久,鲁庄公就得知宋国出兵讨伐宿国。</p>
宿国刚表示有意归附咱鲁国,此时人家有难,岂有不帮之理?</p>
鲁庄公有意亲率鲁军讨伐宋国。</p>
鲁国上卿、司寇臧孙辰表示了反对,他对鲁庄公道:</p>
“主公,如今我鲁国邻国中,齐、宋等国乃大国,大国交往一定要谨慎。</p>
现在,鲁国刚交恶齐国,不宜再交恶宋国。</p>
宋国是二王三恪诸侯,天子都表示尊重。鲁国作为王朝宗邦诸侯,应对宋国礼遇有加才是,怎么可以擅加刀兵呢?</p>
为一个小小的宿国,与宋国交恶,臣认为不妥。</p>
臣更担心,一旦宋、齐两国联合,齐欲报长勺之仇,宋更要报复此番被侵之仇,那我们鲁国就危险了。”</p>
臧孙辰,鲁国的世袭司寇,此时臧氏家族宗主。</p>
鲁国的臧氏家族,源于鲁国公室,鲁孝公有一儿子名彄,字子臧,死后获谥号僖。</p>
后人以其字为氏,这便是鲁国臧氏家族渊源,公子彄就成了臧氏家族鼻祖,后人称臧僖伯。</p>
臧僖伯曾经劝谏过鲁隐公别去什么棠地观渔,因为那是严重违反礼制的。</p>
他的儿子臧哀伯则劝谏鲁桓公,不要接受宋国贿赂给鲁国的郜鼎。</p>
一篇《臧哀伯谏纳郜鼎》,成为以树德为中心思想的千古流传文言文。</p>
臧孙辰正是臧哀伯之子,臧僖伯之孙。</p>
显然,臧孙辰继承了其祖上敢于直谏的性格。但是,与他的爷爷、父亲一样,臧孙辰这次劝谏又貌似是礼仪道德至上、罔顾国家实际利益的一回事。</p>
臧僖伯劝鲁隐公别去棠地观渔,但鲁隐公去棠地观渔的目的是考察民情并准备军事。</p>
臧哀伯劝鲁桓公别接受宋国贿赂的郜鼎,但鲁桓公认为这是宋国正式承认,原本属于宋国附庸的郜国从此归属鲁国。</p>
臧孙辰这次劝谏鲁庄公,别因为小小一个宿国而去惹毛宋国,却不知道鲁庄公有其自己的考虑。</p>
鲁庄公心道:“你小子嘴上无毛,懂个毛线啊。</p>
此时齐国刚刚经历内乱,国君新立,又在长勺被寡人教训了一大顿,齐国还敢乱来?</p>
寡人不趁机扩大影响,建立起鲁国的势力圈,谈何鲁国霸业?</p>
至于宋国,这么多年了,就一空花架子!以前被郑国打,被齐国打,被咱鲁国打,来一次打一次!”</p>
但嘴上却道:“爱卿之意,寡人知晓了。但是,宿国与鲁国一直交好,其有难,寡人如果不救,那有损道义。</p>
这样好了,寡人也不真正讨伐宋国,但总得出兵为宿国站个台,迫使宋公知难而退,不要对宿国痛下杀手。”</p>
鲁庄公的目的,确实不是真正要打一场对宋大仗。</p>
他只是摆出一个架势,迫使宋国从宿国撤军,从而解了宿国之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