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为君者、为臣者、为民者,当明善恶之变,以史为鉴,审慎行事,方不致于使善举成灾,恶事无果,以谋家国之长治久安,百姓之幸福安宁也。”</p>
半个时辰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时,这么多苏成安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写完。</p>
哪怕是与自家的好兄弟,谁写的快谁就有机会,兄弟也要靠本事争取。苏成安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生活当中的小恶。</p>
然后几个明明还在着急忙慌,写着自己文章的人就看到苏辰安那斯,已经屁颠颠的拿着自己的文章上前去给两个大佬点评去了。</p>
几个人更加心急了几分,万一两位大佬过时不候,岂不是,让他们白白错失了这机会。</p>
面对着苏辰安的鸡贼,秦山长率先把文章接了过去。</p>
秦山长轻抚长须,目光如炬,率先开口:“此策论,妙哉!论善恶之变,引经据典,且以古事证之,可谓精彩。</p>
尤赞其论宋襄公与赵括之事,点出善举因愚而转恶之要害。</p>
其能洞察善非恒善,如赵括空有纸上谈兵之能,以图建功之善念,却因无自知之明,终酿大祸,将善化为灾难,剖析得一针见血,实乃后世之人应铭记之教训。”</p>
秦山长一脸欣赏的望着苏晨安,随后又把手中的文章递给了隔壁的老家伙。</p>
萧太傅在看了一眼之后,眉头轻挑微微点头,却又眉头一皱:</p>
“然亦有不足。论商鞅变法与汉武征伐匈奴,虽言善恶之变,却未深究其背后之复杂。</p>
商鞅之法,初行虽严似恶,但其所处之时,秦弱而需变革,此乃大争之世,不可不以严法强秦。</p>
而论者仅浅言其法之恶,未全视其历史必然。汉武之事亦同理,未详述汉匈局势之迫,使论述稍显单薄。”</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苏晨安那是顾不得两个人,你来我回,赶紧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就记了下来,这都是金玉良言。</p>
对方多说一句对他的帮助就多1分,恨不得两个人能够再来几句,他回去一定要细细观看,好好打磨。</p>
就见秦山长沉思片刻,回应道:“君言有理。此论于商鞅、汉武之善恶剖析,确缺深度。</p>
未将其置于历史大势之中,仅从表面之善恶而论,失之偏颇。</p>
如商鞅变法,虽严刑峻法,却是破旧立新之关键,若不如此,秦何以崛起?</p>
汉武征伐,亦非好大喜功,实乃保境安民之需,当深入探究其背景,方显全面。”</p>
萧太傅看秦山长赞同了他的观点,眉头舒展开来继续言道:</p>
“再者,此策论于善恶转化之理,虽有提及,却未立统一之标准。</p>
善恶因时因势而变,然应有根本之则。若仅以结果论善恶,恐失公正。</p>
如宋襄公之事,其以当时之道德准则行事,虽结果为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道德坚守之初衷,论者于此,未详加辨析。”</p>
秦山长亦赞同:“善,此为要点。善恶之辨,不应仅以后世之眼光或一时之结果论断,当综合考量,此乃论善恶之精髓所在,此策论于此尚需打磨,方可更上一层。”</p>
苏辰安是真觉得自己心想事成,感动的恨不得流下两滴热泪。</p>
其他几个人的动作更快了几分,苏家老大更是迫不及待在点评过苏辰安之后赶紧呈上自己的文章。</p>
两位大佬也是一视同仁,首先秦山长先看,随后又是一段夸赞,然后萧太傅又来泼一盆冷水。</p>
其实苏辰安觉得那前面的夸赞还是算了吧,反正到最后都是要说出他们不足之处。</p>
他宁愿,多来点缺点,下次他能够更加注意一些。</p>
喜欢苏辰安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苏辰安的科举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