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就挂在他们的依庸堂内。</p>
东林书院开办的补习班,不但教学质量高,应试经验丰富,还擅长押题。他们曾经垄断了明朝末年的科举考试很多年。</p>
现在,他们的进士考试补习班又开办起来了,又开始押题了。小银子“嗖、嗖、嗖”的钻进去了。</p>
平民百姓和读书人都很欢乐。</p>
大明朝原来的那些王爷和勋贵们,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就很尴尬。</p>
北京城里面的勋贵们已经尴尬完了,不尴尬了,他们早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实。</p>
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幸运,至于自己的家族,以后能不能再兴盛起来,那就要看自己家子弟们的本事了。</p>
大明朝的王爷、勋贵们,散居在各地的只有那些王爷。</p>
有爵位的公侯伯爵,基本都是居住在南北两京。这里多繁华啊,是不是?</p>
除了那些已经没落了的勋贵,谁能不喜欢居住在这里啊?</p>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南北两京都不是那些府县城能比的。</p>
圣旨传到了南京,南京城里面的公、侯、伯爵们,又骑着马、坐着轿,聚集地了魏国公徐允爵的家里。</p>
大家先是大眼瞪小眼的观望了半天,谁也不先开口说话。</p>
安远侯柳祚昌是个急性子,他见大家都在表演沉默是金,他就开口说道:“老公爷,您拿个主意啊!咱们这几十户人家,传承了两百多年,现如今就要彻底的败落了啊!”</p>
他这一开口,自然就有别人附和。</p>
项城伯常应俊和魏国公徐允爵家,算是世交。按亲戚关系来算,常应俊还得管徐允爵叫舅爷爷。</p>
常应俊说:“老公爷,您老人家上次做主,让咱们各家各户拿了一百万两银子出来,说是助饷。咱们大家可是都听您的了。</p>
现在可倒好,人家分封功臣,连咱们的名字,提都没提。那咱们的银子不是白拿出去了嘛!咱们的爵位还作数吗?”</p>
对呀,作数吗?</p>
魏国公笑笑,作数?</p>
魏国公徐允爵问保国公张国弼:“老张,你说作数吗?”</p>
保国公张国弼沉默不语。</p>
魏国公徐允爵环顾四周,挨个看了一眼,“咱们各家的爵位是怎么得来的,大家都清楚吧?</p>
咱们的祖宗是给大明朝立的功,才被授的爵。跟人家大汉国有什么关系?</p>
以后啊!咱们就都是平民百姓了!要想过好日子,让孩子们多读书吧!”</p>
灵璧侯汤国祚站了起来:“老公爷!话不能这么说啊!咱们各家助饷一百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难道不算立功吗?”</p>
魏国公徐允爵笑呵呵,“你以为你当初不拿出来那一百万两银子,你现在还会站在这里吗?”</p>
汤国祚大叫:“凭什么?难道我们不拿银子出来,他还敢明抢不成!我不服!”</p>
“对!”</p>
永昌侯徐宏舜也站起来了,上次就应该趁着赵令武在南京,和他拼个鱼死网破。</p>
喜欢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