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团长,您这是要上演一场现代版的‘草船借箭’吗?再这般讨价,我这艘‘军火船’怕是要触礁了。" 陈浩笑中带刺,心中暗自惊叹,这八路军的谈判高手,砍价之技堪比市井老手,真是活久见。</p>
他深知中华儿女的血脉相连,支援抗战本是义不容辞,但商道有商道的规矩,慈不掌兵,更不掌商。这买卖,是刀尖上跳舞,风险与利益并存。陈浩自嘲,一年军火生涯,钱包依旧羞涩,哪有什么纸醉金迷,不过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p>
"无偿捐赠,虽显大义,却非长久之计。商海浮沉,我也需自保。" 他心中暗忖,面对李云龙的“哭穷”,他选择了另一条路。</p>
李云龙心中自有盘算,那捷克式机枪的价值,他心如明镜。坊间传言,新机枪市价八百大洋,旧品亦值四五百,换算成小黄鱼,更是价值连城。而陈浩此番报价,低得令人咋舌,五十挺机枪,价不及一鱼之重,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交易。</p>
"这价格,怕是连成本都捞不回,陈浩兄莫非是在玩火自焚?" 李云龙心中嘀咕,却也无可奈何。新一团囊中羞涩,无金无银,连换黄金的零钱都不凑手。向上级求助?那无异于拱手让枪,李云龙怎能甘心?</p>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带着几分无奈,几分豪气:"老弟,我这新一团虽穷,但人情债从不赖账。你若看得上团里的什么物件,尽管开口,枪归我,情我领,这片土地上,你陈浩便是我的兄弟,有难必援!"</p>
言罢,他重重地拍了拍胸脯,那架势,仿佛不是团长,而是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气势逼人,让人不得不信。这场交易,看似李云龙被逼至绝境,实则是他以情换物,巧妙逆转局势的妙招。 要怂恿李云龙用金子作为筹码,委实是对他的一大考验。陈浩稍作思量,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点头应允,心中盘算着:既然硬货币稀缺,何不换条路子,搜罗些古物宝贝,回炉重造,或许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光芒。</p>
谈及古董,陈浩自认非行家,却怀揣着一份探索未知的热忱。于是,他跟随李云龙,踏上了一场寻觅知识分子的奇妙旅程,目标直指团部那位满腹经纶的文书。</p>
“古董?村里?嘿,那可比寻龙探穴还难!老物件倒是有几样,可论起价值,恐怕连买壶酒都不够。真想找点好的,还得往县城那疙瘩溜达。”文书的回答,透着几分乡土的直白与无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