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告诉下面的人,动作快一些,咱们不在这里留宿。”</p>
徐天爵一边把玩着手里的木簪,一边对下面的吩咐道。</p>
很快,一行人就再次启程,这一路上正好又是顺风,行进速度极快,两天后便上了岸,而这里,距离福州府长乐县不到百里。</p>
众人行至一处山路,徐天爵和众多护卫此时已经迷上了马匹,毕竟这里山路崎岖,马车不易行走。</p>
刚走没多久遇到一群挑着沉重货物的脚夫。他们喘着粗气,脚步蹒跚,但肩上的货物却稳稳当当,毕竟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一家老小的性命恐怕都要交代在这里。</p>
徐天爵掏出一两银子问其道中一人:“这般辛苦,所得几何?”脚夫看见银子两眼泛光,用牙咬了咬来确定是真的后,才无奈地回答:“仅够糊口,大人,要是稍微走的慢了,就要罚钱,真的难啊!”</p>
徐天爵也是深深触动,这大明一亿三千万百姓有多少人挣扎在生存线上,食不果腹的景象比比皆是,现在还是好一点的情况。</p>
毕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没有起来,内地至少没有经历战乱,百姓纵使艰难,尚且还有一命。</p>
这一路上,徐天爵看到了太多为生计奔波的商贩、在寒风中流浪的乞丐、因赋税过重而愁眉苦脸的百姓。</p>
徐天爵大受感触,自己的谋划必须要加快了。</p>
“大人,需不需要通知福建当地的官员。”</p>
“嗯,告诉他们一声,给他们准备的时间。”</p>
“是。”</p>
于是等到徐天爵到达福州长乐县时,福建本地的官员就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从二品的福建布政使黄琮、正四品的福州府知府白贻忠、正七品的长乐县知县袁弘,早早的就在城门口等着了。</p>
福州长乐县的城门口处,秋高气爽。福建本地的官员们早早在此等候巡按御史徐天爵的到来。</p>
明朝此时正处于明清小冰期(1450~1890年)。在这一时期,全球气候相对寒冷,气温比现代低几摄氏度。就福建地区来说,正常年份的11月份气温可会比平常低一些。</p>
大概维持在十几度左右。从二品的福建布政使黄琮身着绯袍官服,官服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补子上绣锦鸡彰显着他与众不同的地位。</p>
不过此时却是神色略显紧张,不时向远处张望。正四品的福州府知府白贻忠在一旁,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靠近些与黄琮低声交谈着。而正七品的长乐县知县袁弘则恭敬地站在稍远处,身子微微前倾,不敢有丝毫懈怠。</p>
毕竟他的身份地位在这呢?还没有资格和黄琮这位从二品大员搭话。</p>
“大人,这徐御史不知是何脾性,我听说是南京魏国公府的嫡子,而且身上还兼着巡抚、按察使好几个官职,深受当今天子的宠信。”白贻忠小心翼翼地说道。</p>
黄琮听完他的话,则是微微皱眉:“切莫多言,等徐御史来了,见机行事。”</p>
袁弘也在一旁唯唯诺诺地点头。</p>
终于,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轱辘声。徐天爵的队伍逐渐靠近城门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