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女娲这次强到离谱,除了前面说的两大核心功能——算力升级和无限演化功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升级。</p>
量子加密指挥中枢。</p>
如果说以前的旧版女娲,靠的是多波段电磁波来操控海量的纳米虫。</p>
现在的女娲,靠的就是量子纠缠对的唯一超强相关性来指挥海量纳米虫。</p>
旧版指挥系统稳定可靠,命令精确,但是抗干扰能力和通讯距离是一大短板。</p>
指挥中枢和纳米虫们由于外界各种能量波的干扰,通信距离最大不超过百米,有些特殊类型的纳米虫更是只能在女娲周围10米范围内才能激活。</p>
因为女娲采用的指挥系统同时也是供能系统。</p>
举个例子,就像电视遥控器一样,面板上的几十个按钮想要精确的遥控电视,每个按钮就需要对应一个特定的信号字符组合。</p>
假如说开电视的控制信号是,那么关电视的信号就是,,50个按钮就有50个不同的编码。</p>
在电视端信号接收器没有关闭的状态下,这些编码由遥控器所发出的红外线进行编码,然后发射到接收器。</p>
虽然发射的红外线是一个广角红外脉冲,但是对于接收端来说,不管哪个方向来的红外编码信号,都只对应一个命令,以此来实现精确控制。</p>
第二版经典构架的女娲就是靠其超强算力,这样一个个“点名”控制超大数量的纳米虫的。</p>
由于纳米虫非常小,所需的运行能量不多,所以雷权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p>
直接给女娲外接了一个信号功放中心,女娲的每一条命令既可以准确无误的传达给纳米虫,同时还可以给纳米虫提供一些能量供其运行所需。</p>
好处是可以不用像初代女娲一样,靠“线控”来操纵纳米虫。</p>
缺点就是女娲想要指挥纳米虫工作,就需要不停的刷新指令为纳米虫调整工作目标和供能。</p>
不过作为一个既不缺电又不缺算力的科二代,雷权还是毅然选择了控制范围更广,更方便的无线控制系统。</p>
就像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一样,虽然后者偶有丢失信号,但实际使用起来,丢包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
而最新版的 女娲-量子一型 指挥系统的核心已经换成了一整套量子纠缠对通信系统。</p>
原理跟2代以后的女娲指挥系统一样,但是新的系统抗干扰能力极强,且几乎没有信号传输距离限制,本身还自带量子加密。</p>
这以后,只要有足量的纳米虫,雷权就可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p>
虽然新版的系统需要匹配新版的纳米虫,但是这下就可以放心造了。</p>
因为纳米虫可以漂洋过海接受女娲的命令了。</p>
把纳米虫撒满整个异星?也不是不可能!</p>
激动了一天一夜的雷权,激动的安排了女娲大量工作,然后在黎明时分激动的把熟睡的几个媳妇挨个强制宠幸了一番,然后就激动的睡觉了。</p>
真是太激动了!</p>
</p>
科技的进步总是令人防不胜防而充满惊喜。</p>
而大多数时候,新科技的开发都具有偶然性。</p>
如果说昨天的雷权还是保守派的老学究,那今天他就是充满探索精神的科研超新星。</p>
因为女娲量子一型的成功,将他成功的带入了不确定性物理系统的新世界。</p>
让他见证了科技发展无可阻挡的势头。</p>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欢乐。</p>
用人话来说就是又有的玩了。</p>
女娲这次升级成功的意义重大,不只是算力的爆炸式提升,更是一种信号传输的新方式。</p>
这不仅意味着纳米虫群的规模可以远超以前的庞大,更意味着现在的女娲操控纳米虫将附带“无视干扰”的特性。</p>
以前的纳米虫几乎只能在生物体表精确活动,入土或者入水也不能太深。</p>
因为女娲所使用的多波段指令方式,虽然能确保绝大多数命令能够被受控纳米虫接受,但是一旦纳米虫离开女娲太远或者通信距离内遮挡物太多,有时候纳米虫就会“失联”,虽然还有第二种类似蚂蚁“虫虫相传”的命令传递方式,但总归是效率变低了。</p>
所以以前的纳米虫群主要分为两个派系。</p>
一种是金属纳米虫或者说是机械纳米虫,主要活动在地表或者地下浅层位置,受控距离随着使用的信号发射波段不同距离也不同。</p>
但是距离女娲不能太远,一般都在一公里以内。</p>
为了补充中继能力和远距离行动能力,雷权不得不开发了很多型号的机器人,以作为女娲的“信号中继站”来执行离女娲太远的任务。</p>
所以,看似雷权很多手段很厉害,但是他的纳米虫群想要发展就会变得困难重重。</p>
每生产一定数量的纳米虫,就不得不配给一个女娲的复制体来作为指挥中枢。</p>
雷权目前主要的指挥中枢也就两个,一个安置在新别墅的中央管道里,另一个还远在20公里左右的救生舱坠落坑里。</p>
其实跟雷权在一起的女娲才是分身,而坠落坑里面的才是本体。</p>
</p>
但是在机器的世界里,就是一个达者为先,谁强谁就是本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