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形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亮后再说

“不必可惜外物”太子摇头道:“你遭遇了什么?”

董仲舒此时的状态较之周太尉显然好太多了。

虽然不乏借助通灵宝玉,但能从折损周太尉的攻伐中安然退出,这显然证明着董仲舒的能耐。

没有人会在一个地方重复跌倒,只要见识过一次,董仲舒必然会有相应的准备,没可能第二次踏入同样的坑中。

“我感触到了一个强大的亡者!”

思索了数秒,董仲舒才开口回应。

“诌不归身边很可能有过世的阴阳家大人物守护”董仲舒道。

“死人还能守护活人?”太子奇道。

“阴阳家的术法诡异,有些术的诡异超出常人想象,这或许是他们的镇派之物”董仲舒道。

“要如何解决?”

“这种镇派之物不可能一而三再而三的动用,他必然存在较长的使用间隔时间,待仲舒调整好会再次探查!”

“还请董博士一定要注意安危!”

太子深深呼了一口气。

董仲舒解释了一些事情,但也有一些事情不曾解释清楚。

比如幕布上呈现的奇怪着装少男少女从何而来,比如那座奇怪的房子,那些奇怪的东西,又比如那些记载文字的纸张。

太子从来没看过如此薄如此精致的纸张,这较之大汉王朝当下那些只能用来做包装的粗糙纤维纸有着迥然的差异。

对当前的时代而言,他们更多是采用竹简、石碑、布帛等物来承载文字和图像。

一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纸张,若能模仿出来,这必然会引发一场时代的变革。

能用大汉的文字记载《阴阳大悲九天咒》,又用凶国文字记载《心咒》,太子觉得对方所居住之处应该不算远。

术法的追踪必然有一个目的地,太子很想很想寻到对方所在之处,哪怕是借几张纸张进行研究也好。

或许等到拘住诌不归,这些事情会有一个答案。

对太子当下而言,即便是可以引发时代变革的纸也需要放在一旁,他需要先将边疆安危的相关问题捋顺清楚。

只有清楚了真相,景帝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处理,而不是一脸懵和凶国人对拼。

甚至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多久,最终又有哪些人下场。

对大汉王朝而言,他们仅仅只知道邪罗斯川圣地下达诛杀令,战争而后就开始了。

若邪罗斯川圣地没有开口喊停,凶国那些奴人会拼杀到部落死光为止。

解决战争的核心并不在于击杀多少奴人,而是在于奴人们背后的圣地。

这也是他们屡屡追寻真相的原因。

李椒忏悔三天闭门思过的内容并不足以让人窥知全貌,这需要另外一些人的配合。

太子揉了揉脑袋,随即面不改色回了马车安心等待。

“董夫子?”

“长卿,你抚一首安魂曲做做善事吧!”

施法的中心,董仲舒感触着残留在手心的幽怨,他将这份气息轻轻吹落了下去。

他看了看没有任何动弹迹象的张学舟,只觉对方这种嗜睡的毛病真是好。

他在施法时差点被惊吓出毛病,张学舟则跟个没事儿的人一样。

董仲舒检查了一番,确定这个施法媒介没有任何折损。

但通灵宝玉破损,对方清醒后是否还愿意配合施法倒是个大问题。

很显然,董仲舒隐约感触到了什么,当下难有再度施法的念想,会等到天明之后再做尝试。

他寻思了数秒,伸手在大袖中摸了摸,一枚银针放入了手心。

董仲舒小心翼翼将银针探入通灵宝玉的裂缝中。

再次拔出银针时,这枚银针的前端多了一抹蓝色。

他看了看张学舟的身躯,随即一针扎了下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洪荒:悟性逆天,吾为星辰之祖
穿越洪荒世界,太昊成了盘古胸中一口不化的浩然之气,天生主宰天地正气! 同时,他获得悟性逆天。 【你发现盘古力之法则碎片,略有所获,你领悟力之法则(8%)】 【你参悟自身浩然法则,结合力之法则,两世经验,自身底蕴,你领悟出《浩然真经》】 【你参悟诸天星辰,以人体为根基,以浩然之气为辅料,你顿悟了,创造出诸天星河观想自在法】 …… 太昊以诸天星河为引,星辰为棋
东方西岳
求仙问道
求仙问道
顾长风穿越综武世界,幼时被张三丰捡到收徒,成为武当小师叔。 天生石脉,无缘武道。 十八岁时,一朝记忆觉醒,得母星馈赠,获得逆天悟性天赋! “武道无法打通石脉,仙道总行了吧?” 灵气入体,石脉自开! 你们修武,我修仙! 研读三千道藏,身处深山与草木为伴,坐看云卷云舒,天人交感,创造出修仙功法乙木长春诀。 观张三丰突破,展露太极阴阳二气,悟五行混沌之道,创五色
芭蕉狗儿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身披战甲,嫡长女她又美又炸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哭,在喊,在闹。顾明舒伸手扶住沈氏,心中翻江倒海,巨大的悲恸来袭,疼得她撕心裂肺。可面上,她却是——.........
阿晏的猫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洪荒:吾掌大教,号令群仙
巫妖争霸时代,李云景魂穿洪荒,一缕残魂得毁灭魔神传承。 占洞天福地武夷山,得先天灵宝落宝金钱,入截教,得三清真传,经历千难万险,掌大教,维护玄门正宗,终得证道成圣。
海啸.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
《炎神之录》慌乱,天灾,还是人为,世界的平息只是短暂的。一切为了利益制造乱世之争的邪恶人士与正义人士做斗争,让凡人们陷入恐慌之中。在此一把神剑诞生。
工藤新四